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300410 Iran China

2010年7月16日

在伊朗政府眼里,中国是伊朗最强大的盟国。伊朗商人说,中国人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从不说不。伊朗老百姓需要中国的廉价商品。在反对派眼里,中国和伊朗一样专制。老百姓对石油、武器之类的大生意一无所知。

https://p.dw.com/p/NAyT
2010年6月11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上海世博会上图像来源: AP

商人:最强盟国vs最大市场

法里波尔兹∙拉哈耶(Fariborz Laghaie) 喜欢和中国人做生意。这位成功的伊朗商人从外国进口电器等不同商品,而且越来越多的是从中国进口。3年来他经常飞往中国。 他深信,中国对伊朗市场的影响将与日俱增。

中国早就被伊朗视为最强大的盟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主张在伊朗核问题上采取外交手段,反对制裁。伊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大石油供应国。2009年,伊朗成为中国公司境外最大的建筑和项目市场。

拉哈耶说,凡是与中国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这句俗语:中国人从不说不。中国公司近年来在伊朗许多领域的招标中得标。然而人们并不清楚这些招标的运作情况。受到国家严格控制的伊朗经济,大体上由政府集中管理。伊朗国家媒体对于国有公司的招标及其结果鲜少报道。

反对派:百姓对中国伊朗的交易一无所知

对反对派记者梅赫迪∙莫赫森尼(Mehdi Mohseni)来说,媒体放弃报道的做法已经制度化:普通百姓不知情的并不仅限于中国在伊朗的经商活动。他指出,伊朗根本不存在对国营企业招标及合同进行最后审核及监督的独立机构。从中获益的都是权利机构中某些特权人士和外国公司。

莫赫森尼在总统选举后离开了伊朗,目前住在德国。他说,"腐败"是伊朗经济中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透明国际在其2009年的腐败指数上,将伊朗排在180个国家的第168位并非空穴来风。

今年,中国上升为伊朗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对透明度鲜有好感的两国政府现在走得更近,并相互提供彼此所需。中国主要向伊朗供应武器和柴油,而伊朗则向中国重点出口石油和天然气。

莫赫森尼原先从没听说北京与德黑兰之间发展的新友谊。伊朗人民对于国家与中国的石油交易毫无所悉,他是来到西方国家后才得知,这令他大感惊讶。他表示,伊朗百姓所知的中国,仅止于来自当地的廉价产品。

早就充斥伊朗市场的中国廉价产品,包括纺织品、玩具、DVD机或最新款手机等等。伊朗的独立专家们一再警告说:中国竞争者损害了伊朗的本国工业并危及就业岗位。

商人:廉价商品是伊朗普通人需要的

但商人拉哈耶(Laghaie)觉得,这种警告是白费力气,因为伊朗对于进口商品和产品质量依然没有严格的法律规范,多数伊朗人买不起昂贵的优质产品。拉哈耶深信,很多交易是黑箱操作,因为中国当局不可能对巨大市场上所生产和出口的一切产品进行监督。他说,其结果是谁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除了廉价产品之外,伊朗这个神权国家的子民,对于新兴的亚洲超级大国-中国相当陌生。尽管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和伊朗早已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渊源,但伊朗人民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历史几乎一无所知,就更不用说当年天安门广场的民主运动,或最近发生在西藏及新疆流血骚乱的前因后果了。伊朗的国家媒体-即所有的电视台和电台-对这些事件都只字不提,或许是害怕本国的骚乱事件登上媒体。

艾巴迪:同伊朗一样践踏人权

伊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希尔琳∙艾芭迪(Shirin Ebadi)女士对德国之声批评了这种面对中国的盲目和无知。她指出,中国政府同伊朗政府一样任意践踏人权。假如一名穆斯林在中东被杀,伊朗政府就会大做文章。但是当几千名信奉伊斯兰教的新疆维吾尔人被杀戮伤害时,它就一声不吭了。相反,它还会设法封锁消息,剥夺人民知情的权利。

52岁的著名女律师艾芭迪是艾哈迈迪∙内贾德政府最鲜明的反对派,也是伊斯兰共和国最有勇气的人权捍卫者之一。2009年6月总统选举前夕,她离开了伊朗,目前居住在伦敦。艾芭迪认为,尽管报道被压制,老百姓仍然已看出是谁站在不得人心的政权那边。

根据艾芭迪的观察,政府大喇叭在街头集会喧嚣过的那些如"打倒美国!"或"打倒以色列!"等口号,如今已从人们口中消失。 2009年6月总统选举后,游行者们高呼的口号是:打倒俄罗斯!打倒中国!

小资料:伊朗与中国

伊朗,全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史称波斯。二千年前,中国与波斯民间就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通过波斯传到其他国家。如今的伊朗是中国在中东的重要伙伴国家。尤其是自90年代末以来,伊朗的原油滚滚流入中国市场。如今,伊朗每年向中国出口原油超过2700万吨,成了中国第三大能源供应国。而中国则帮助伊朗在首都德黑兰修建了地铁、援建了发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和石油化工厂等一系列合作项目。2009年,中国取代欧盟成为伊朗的最大贸易伙伴。

作者:萨卜娜姆∙努里安(Shabnam Nourian) / 翻译:千年健

责编:杨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