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世界制药20强中唯一的家族企业(2)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8月29日

全世界前20名制药企业中,英格尔海姆的伯林格尔公司并非排得很靠前。但所有20家里,只有这一家至今仍然是家族企业。其它全是上市的股份公司。这也足以自豪的了。

https://p.dw.com/p/5UzL
艾利希.冯.鲍姆巴赫

叫伯林格尔的制药大公司在德国原来有两家,两家其实毫无关系。一是曼海姆的伯林格尔,现已归于瑞士罗氏麾下。那个伯林格尔的原老板们在出售企业后有好几位排在德国百富之列,最前面的是第10位的恩格尔霍伦。而这里介绍的排在德国百富第二位的是英格尔海姆的伯林格尔。

这家公司至今仍在一家人手里,只不过这一家人分成了3枝,即阿尔贝特.伯林格尔(Albert Boehringer),奥托.伯林格尔(Otto Boehringer)和艾利希.冯.鲍姆巴赫(Erich von Baumbach)。这一家产生的三家人各占三分之一的股权,2003年的财产总额为145亿欧元(2002年为123亿)。

伯林格尔家从商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817年。是年,名叫克里斯蒂安.弗利德里希.伯林格尔的老祖宗就在斯图加特开出了家庭企业。

然而真正的起步应该算在克里斯蒂安的孙子阿尔贝特头上,一般都把他称为伯林格尔的第一代人。1885年,他在距离美茵茨不远的小城下英格尔海姆开出了自己的化学工厂。一开始,那里的员工只有20人,为药房和染房生产酒石酸盐。适逢带气汽水和烤面包粉走进千家万户,这种产品的市场在头几年里迅猛发展。

1895年,伯林格尔公司获得了一个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发现用细菌帮忙可以大规模地获得乳酸。于是,这个企业成了大规模生化技术生产的先锋。由于印染厂、皮革业、纺织业和食品工业大量需要乳酸,这个发明使伯林格尔有了重大的发展。

在1900到1920年间,在有机酸方面的成就鼓舞下,阿尔贝特把注意力转向了生物碱。在这方面,他的公司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1909年引入新的生产设备后,伯林格尔也开始为药房生产产品。

1923年,由于法国军队占领了莱茵地区,阿尔贝特被迫把他的生产暂时移出英格尔海姆。这正好给了他一个实现酝酿已久的想法的机会:在汉堡建厂。1924年,汉堡莫尔弗雷特那儿的工厂开工,后来这里成了伯林格尔公司最重要的分厂之一。

走上了制药的轨道之后,不断的科研发展是公司的生命,在此略举数例:1912年,止痛药Laudanon走上市场; 1917年,开始与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维兰德教授合作开发,在20年代制造出一系列心血管药,其中包括1920年的Cadechol;1927年,1929年,连续推出一些止咳良药。

当阿尔贝特1939年去世时,公司有了1500名员工。两个儿子,一个也叫阿尔贝特,另一个叫恩斯特,加上女婿利布莱希特,共同接管了企业。这3位儿子半子从20年代开始就已经是公司领导层的成员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研开发继续进行着,只是有机酸的生产暂时停顿了下来。1946年和1956年才分别恢复了柠檬酸和乳酸的生产。战后的经济腾飞使伯林格尔公司大受其益。1955年时,公司员工增加到了1939年时的4倍。

阿尔贝特一世的第二个儿子恩斯特是公司国际化的拓路人。二战刚结束,1946年,在德国比伯拉赫就开出了一家分厂,接下来,子公司分别在奥地利、西班牙、瑞士、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建立。1957年,子公司在巴西圣保罗诞生,1958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1961年在日本。

在第二代恩斯特和阿尔贝特先后去世后,伯林格尔家的女婿利布莱希特接掌了董事长职务。他的儿子胡贝图斯.利布莱希特于1967年进入公司领导层,1971年当上了董事长,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坐到1991年去世。坐在公司领导班子里的还有第二代阿尔贝特的儿子威廉,他于1967年开始负责生产和技术两大领域,直到1975年时以44岁的英年早逝。

Boehringer Ingelheim Fabrik in Biberach
伯林格尔在比伯拉赫的新厂图像来源: Boehringer Ingelheim GmbH

从70年代开始,伯林格尔公司就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在生物技术的科研发展。80年代,生物技术的时代终于到来,伯林格尔不断推出重大成果,成了生物技术领域的领班。

90年代,伯林格尔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在美国和日本,这个德国企业都进入了最成功的外国企业之列。在1992年至2000年期间,担任集团总裁的是第二代阿尔贝特的女婿艾利希.冯.鲍姆巴赫。

从2001年初开始,“家外人”克雷布斯担任了集团总裁,但他自然懂得维护伯林格尔家族企业和家族利益的重要性。他说:“只要我们能够高于市场平均增长率,我们就能够在竞争中站稳。只要我们能提高利润率,我们就能避免上市。”

2002年中,伯林格尔就超出了拜耳,成了德国最大的制药企业。一位公司知情人说:“只要伯林格尔在竞争中能够保持这样的优势,老板家族伯林格尔和冯.鲍姆巴赫就不会出售公司。因此,管理层人士也不用担心和平接管或强制合并的危险。”

然而,伯林格尔公司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1984年6月发生了现代德国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事情:汉堡环保部长下令关闭了伯林格尔在汉堡的化工厂,一夜之间,所有机器停止了转动。原因是,该厂的产品中含有大量二恶英。这种化学物质被视为合成物质中最毒的一种,在越南战场上,它曾得到证实。人们指责伯林格尔工厂不顾员工的安全。环保管理部门称,清洁污染伤害的土地和地下水需要花几年的时间,几百万的资金。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公司领导决定作重大的战略上的调整:放弃化工,集中精力于制药。生产集中在英格尔海姆,科研集中在比伯拉赫。然而,90年代初,阴云再次密集。在比伯拉赫的大量投资建生物技术类产品的厂,被人们视为乱投。公司利润等状况低谷徘徊。企业委员会主席鲍曼回忆道:“那时几乎每天都有把伯林格尔出售给一家美国公司的谣言。”

然而,伯林格尔挺住了,出售企业,丧失几千个工作岗位的现象没有出现。在比伯拉赫的生产能力过剩后来成了运气:生物技术方面的代加工订单源源不绝。公司重新上坡,鲍曼说:“今天全体员工都站在老板们身后。”今天,伯林格尔在抗艾滋病药物等方面领先于全世界。伯林格尔决心至2010年进入世界制药10强之列。

假如藉时企业仍然在家族手里,这家人自然更是了不得了。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