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世界製藥20強中唯一的家族企業(2)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8月29日

全世界前20名製藥企業中,英格爾海姆的伯林格爾公司並非排得很靠前。但所有20家裡,只有這一家至今仍然是家族企業。其它全是上市的股份公司。這也足以自豪的了。

https://p.dw.com/p/5UzL
艾利希.馮.鮑姆巴赫

叫伯林格爾的製藥大公司在德國原來有兩家,兩家其實毫無關係。一是曼海姆的伯林格爾,現已歸於瑞士羅氏麾下。那個伯林格爾的原老闆們在出售企業後有好幾位排在德國百富之列,最前面的是第10位的恩格爾霍倫。而這裡介紹的排在德國百富第二位的是英格爾海姆的伯林格爾。

這家公司至今仍在一家人手裡,只不過這一家人分成了3枝,即阿爾貝特.伯林格爾(Albert Boehringer),奧托.伯林格爾(Otto Boehringer)和艾利希.馮.鮑姆巴赫(Erich von Baumbach)。這一家產生的三家人各佔三分之一的股權,2003年的財產總額為145億歐元(2002年為123億)。

伯林格爾家從商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817年。是年,名叫克里斯蒂安.弗利德裡希.伯林格爾的老祖宗就在斯圖加特開出了家庭企業。

然而真正的起步應該算在克里斯蒂安的孫子阿爾貝特頭上,一般都把他稱為伯林格爾的第一代人。1885年,他在距離美茵茨不遠的小城下英格爾海姆開出了自己的化學工廠。一開始,那裡的員工只有20人,為藥房和染房生產酒石酸鹽。適逢帶氣汽水和烤麵包粉走進千家萬戶,這種產品的市場在頭幾年裡迅猛發展。

1895年,伯林格爾公司獲得了一個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發現用細菌幫忙可以大規模地獲得乳酸。於是,這個企業成了大規模生化技術生產的先鋒。由於印染廠、皮革業、紡織業和食品工業大量需要乳酸,這個發明使伯林格爾有了重大的發展。

在1900到1920年間,在有機酸方面的成就鼓舞下,阿爾貝特把注意力轉向了生物鹼。在這方面,他的公司同樣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1909年引入新的生產設備後,伯林格爾也開始為藥房生產產品。

1923年,由於法國軍隊佔領了萊茵地區,阿爾貝特被迫把他的生產暫時移出英格爾海姆。這正好給了他一個實現醞釀已久的想法的機會:在漢堡建廠。1924年,漢堡莫爾弗雷特那兒的工廠開工,後來這裡成了伯林格爾公司最重要的分廠之一。

走上了製藥的軌道之後,不斷的科研發展是公司的生命,在此略舉數例:1912年,止痛藥Laudanon走上市場; 1917年,開始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維蘭德教授合作開發,在20年代製造出一系列心血管藥,其中包括1920年的Cadechol;1927年,1929年,連續推出一些止咳良藥。

當阿爾貝特1939年去世時,公司有了1500名員工。兩個兒子,一個也叫阿爾貝特,另一個叫恩斯特,加上女婿利布萊希特,共同接管了企業。這3位兒子半子從20年代開始就已經是公司領導層的成員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科研開發繼續進行著,只是有機酸的生產暫時停頓了下來。1946年和1956年才分別恢復了檸檬酸和乳酸的生產。戰後的經濟騰飛使伯林格爾公司大受其益。1955年時,公司員工增加到了1939年時的4倍。

阿爾貝特一世的第二個兒子恩斯特是公司國際化的拓路人。二戰剛結束,1946年,在德國比伯拉赫就開出了一家分廠,接下來,子公司分別在奧地利、西班牙、瑞士、義大利、法國和英國建立。1957年,子公司在巴西聖保羅誕生,1958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1961年在日本。

在第二代恩斯特和阿爾貝特先後去世後,伯林格爾家的女婿利布萊希特接掌了董事長職務。他的兒子胡貝圖斯.利布萊希特於1967年進入公司領導層,1971年當上了董事長,在這個位置上一直坐到1991年去世。坐在公司領導班子裡的還有第二代阿爾貝特的兒子威廉,他於1967年開始負責生產和技術兩大領域,直到1975年時以44歲的英年早逝。

Boehringer Ingelheim Fabrik in Biberach
伯林格爾在比伯拉赫的新廠圖片來源: Boehringer Ingelheim GmbH

從70年代開始,伯林格爾公司就在傳統的基礎上加強了在生物技術的科研發展。80年代,生物技術的時代終於到來,伯林格爾不斷推出重大成果,成了生物技術領域的領班。

90年代,伯林格爾在國際化的道路上繼續前進,在美國和日本,這個德國企業都進入了最成功的外國企業之列。在1992年至2000年期間,擔任集團總裁的是第二代阿爾貝特的女婿艾利希.馮.鮑姆巴赫。

從2001年初開始,「家外人」克雷布斯擔任了集團總裁,但他自然懂得維護伯林格爾家族企業和家族利益的重要性。他說:「只要我們能夠高於市場平均增長率,我們就能夠在競爭中站穩。只要我們能提高利潤率,我們就能避免上市。」

2002年中,伯林格爾就超出了拜耳,成了德國最大的製藥企業。一位公司知情人說:「只要伯林格爾在競爭中能夠保持這樣的優勢,老闆家族伯林格爾和馮.鮑姆巴赫就不會出售公司。因此,管理層人士也不用擔心和平接管或強制合並的危險。」

然而,伯林格爾公司的發展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

1984年6月發生了現代德國歷史上沒有先例的事情:漢堡環保部長下令關閉了伯林格爾在漢堡的化工廠,一夜之間,所有機器停止了轉動。原因是,該廠的產品中含有大量二惡英。這種化學物質被視為合成物質中最毒的一種,在越南戰場上,它曾得到證實。人們指責伯林格爾工廠不顧員工的安全。環保管理部門稱,清潔污染傷害的土地和地下水需要花幾年的時間,幾百萬的資金。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公司領導決定作重大的戰略上的調整:放棄化工,集中精力於製藥。生產集中在英格爾海姆,科研集中在比伯拉赫。然而,90年代初,陰雲再次密集。在比伯拉赫的大量投資建生物技術類產品的廠,被人們視為亂投。公司利潤等狀況低谷徘徊。企業委員會主席鮑曼回憶道:「那時幾乎每天都有把伯林格爾出售給一家美國公司的謠言。」

然而,伯林格爾挺住了,出售企業,喪失幾千個工作崗位的現象沒有出現。在比伯拉赫的生產能力過剩後來成了運氣:生物技術方面的代加工訂單源源不絕。公司重新上坡,鮑曼說:「今天全體員工都站在老闆們身後。」今天,伯林格爾在抗愛滋病藥物等方面領先於全世界。伯林格爾決心至2010年進入世界製藥10強之列。

假如藉時企業仍然在家族手裡,這家人自然更是了不得了。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