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DM连锁店成功的奥秘(81)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2月4日

日用品化妆品连锁超市DM在德国到处都有,10年前、20年可不是这样的。DM的大老板郭茨.维尔纳尔30年前白手起家,他有他自己的一套经营哲学,有的地方还有点“古怪”。

https://p.dw.com/p/3r48
郭茨.维尔纳尔图像来源: DPA

刚进入一家DM分店,他就要分店经理给他拿个扫把来。女经理把扫把递给大老板,疑惑地说:“维尔纳尔先生,给您扫帚。但我不明白,您要它干什么?”大老板维尔纳尔指着地下的灯光说,您看,灯光的亮点聚在地上,什么用处也没有。于是他用扫帚柄拨了一下上面的灯,让灯光照在货架上。

对于这么大的一个大老板来说,他要是这样管理他的帝国,岂不是要累死了?卡尔斯鲁厄人郭茨.维尔纳尔(Geotz Werner)今年59岁,他辖下的日用品连锁超市DM共有1370家分店,2万名员工,去年营业额高达26亿欧元。是同业中盈利最大的企业之一。他也是同业里最有钱的人之一:今年年初时的个人财产额达9.5亿欧元。

那么他干嘛要管得那么细呢?他的解释是:“这样的行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要比发一封指示信深刻得多。当然,我不可能每天到所有分店去跑一圈,关心每一个细节。但商业教皇布鲁诺.梯茨说得对:一个企业家要有明确的经营观念和对细节无尽的爱。”

郭茨.维尔纳尔出生在一个日用品商店“世家”,但他却又实实在在是白手起家的。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在这一行里跌爬滚打,从来没有真正成功过。他从小就在祖父的店里,着迷地看着暗室里照片怎么从无到有地显现出来。他是在别人的企业里学习日用品商店业务的。当他学成业就,要接手祖传的商店时,这家店却已在他父亲手中倒闭。

1973年,在他的家乡卡尔斯鲁厄,用郭茨.维尔纳尔的话说:“我那时不是开出了一家店,而是开出了第一家,尽可能多的店中的第一家。”化妆日用品超市世子,白手起家。1973年正赶上了好时候,所谓“二手固定价格”被取消了,也就是说,从这时起,不是厂家给化妆日用品店规定价格,而是由商店自己决定。60年代阿尔布莱希特兄弟在阿尔迪超市的做法,于70年代被郭茨用于化妆日用品商店:好质量,低价格。

维尔纳尔回忆说:“竞争对手们嘲笑我们。他们那时说:这家伙一定是忘了把增值税算进去了。”然而,维尔纳尔很快让竞争对手们张口结舌。三、四年后,DM已经拥有30多家分店。“那时他们就说,阿尔迪的影子出现了。最后他们说的是:这事情有点不对劲儿。连我的祖母都问我:小子,你到底在干什么?”

80年代初,DM超市发展到了100多家。维尔纳尔说:“我们当时的想法是,我们完全可以把同一个模式到处拷贝。我们有了一种理想的分店的准确概念,我们尝试着按着这个理想概念到处去建店。”

于是,一个网络形成了,分店负责人受到区负责人的监督,区负责人又对地区销售主任负责。各分店的员工成了接受指令的机器。一件小事改变了这一切。90年代初,维尔纳尔来到艾特林根的DM分店。他靠在柜台上,结果柜台就往后移动了。分店负责人告诉他,已经有人两次用这个办法从偷了东西。维尔纳尔问分店负责人:您采取了什么行动?那位女士的答复是:我向区主任汇报了,让他派人来固定这个柜台。

这番小小的对话对维尔纳尔来说却如同五雷轰顶。他想,如果每个分店负责人发现问题都往上级那儿一报了事,问题就不能及时解决,“我认识到,我们应该放弃上层负责制。我们不能继续从总部出发操纵一切了。必须让每个分店自己起作用,无论是否符合我们的理想模式。”

从那以后十多年来,DM的分店高度独立,分店负责人自己决定怎么摆设,雇用谁。每个员工都可以查看自己分店的营业额和利润,可以跟集团的平均水平作比较。在斯图加特各分店,甚至每年有一天让学徒来当分店负责人。斯图加特一个店员说:“以前我在施莱克尔干过。在那里,我们连电话都不能打。在DM,我们不断学到新的东西,可以自己作出决定。这是很特别的。”

郭茨.维尔纳尔的基本观念是:员工在面对顾客时越独立自主,企业就越企业化。然而,DM这个集团并不考虑一个似乎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法则:谁干得好,就按成绩给予奖金。DM员工的收入在同业中是丰厚的,但不给奖金。

维尔纳尔的解释也很特别:“我认为这(给奖金)是错误的。谁支付奖金,谁就是对他的员工不信任。这样做,老板的想法多半是,员工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但没有附加的刺激就做不到。”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