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谷歌與中國第二次握手?

樂然2014年12月3日

繼臉書總裁祖克柏訪問中國後,谷歌現在也將觸角伸向中國。德國《商報》文章關注了谷歌向中國開發商開放谷歌應用市場的舉措。《南德意志報》文章則談到大陸客對香港的華語禁書趨之若鶩的現象。

https://p.dw.com/p/1Dyuo
Symbolbild Googl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arl-Josef Hildenbrand

(德國之聲中文網)谷歌近日宣佈,中國的開發者今後可以通過谷歌應用市場Google Play發布應用程式,並借助開發者控制台進行管理。商報對此寫道:

"對谷歌而言,向遠東進軍將帶來新的機會。IHS研究所行業專家傑克‧ 肯特說:'如果谷歌應用市場在中國起步,那麼谷歌服務就終於能夠在中國的手機上進行預安裝了。但是,新的麻煩也會隨之而來。比如,谷歌必需在付款方面找到一個夥伴。而顧客也已經習慣了50多個純中國的應用程式商店,那裡有400多萬個適合中國顧客需要的應用程式。"

Google I/O 2013 San Francisco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商報》接著寫道,包括應用程式商店在內的谷歌服務在中國部分被封鎖或者無法使用,也是因為谷歌2010年做出的寧可退出中國市場、也不加強網路過濾的原則性決定。商報寫道:

"網路經理們惱火的是,他們在中國錯過了一段史無前例的增長史。2005年中國人有1億網民,到2016年則將增加至7.3億。全球每五个網際網路用戶中就至少有一個在中國。網上購物以及廣告的營業額每年增長三分之一。IHS估計,到2018年,應用市場和手機廣告市場將從現在的70億美元增長到160億美元。

"因此,像臉書和谷歌這樣的講原則的企業不想完全告別中國市場,畢竟他們對股東負有責任,不能置增長機會於不顧。"

《商報》文章最後寫道,儘管習近平領導下的共產黨政府進一步封鎖包括BBC在內的網頁,但"這並不意味著,谷歌、臉書等供應商試探性的推進沒有前景。經驗而言,中國往往以妥協的方式解决市場準入的衝突。"

禁書的瘋狂

China Hongkong Literatur Buch Wen Jiabao von Yu Jie
余傑的《中國影帝溫家寶》2010年8月由香港新世紀出版社正式發行圖片來源: AP

《南德意志報》一篇題為《失控》的文章講述了兩個人的故事-香港時代廣場附近"人民公社"書店的老闆鄧子強(Paul Tang)和趙紫陽秘書鮑彤之子鮑朴。作者認為,從香港可以看出,對於北京當權者來說,印刷本的書籍比網際網路更危險。

文章寫道,光顧"人民公社"的人如今90%來自大陸,另外10%是幫大陸朋友購書的港人。10多年前開張時,鄧子強本來想從中國進口便宜的書籍在香港出售,但大約10年前,隨著香港向大陸遊客開放,"人民公社"找到了它的顧客:"不想只聽中共講解世界的中國人"。 

文章說:"幾年前,在中國很有市場的《鳳凰周刊》刊登了《香港:華語"禁書"之都》的專題,("人民公社"書店的)的業務一下子紅火起來。該雜誌公佈的十大禁書在鄧子強的店裡都有售,人們都來光顧。陌生人打來電話,發來郵件:'請來三套十大(禁書)。'"

文章後半篇幅介紹了留學美國之後定居香港的自由出版人鮑朴。文章引用鮑朴的話說,"我決定以微薄之力,保護原始的歷史材料,重新恢復那些被磨滅的記憶。"鮑朴的出版社先後出版了趙紫陽的日記《國家囚徒》、劉曉波的散文,今年又出版了身陷囹圄的維權人士許志勇的著作。

文章最後寫道,鮑朴和鄧子強都批評說,大部分香港的政治暢銷書都是從網路上抄抄補補的"垃圾"和"廢品"。最瘋狂的時期是在薄熙來被捕之後。用鄧子強的話說,"那時每周都有兩三本新書投入市場。原則就是印、印、印。中國人把所有的都從我這裡買走了。那是一部驚悚劇,比任何一部肥皂劇都強。"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