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日中衝突不間斷 美國又能怎麼辦?

2013年12月5日

美國副總統拜登正在東亞地區進行訪問,原定的經濟議題被東海主權爭端所取代。當地局勢將會如何發展?美國在其中能夠扮演怎樣的角色?德國之聲就此專訪遠東問題專家烏姆巴赫博士。

https://p.dw.com/p/1ATa7
US Vizepräsident Biden in Chin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烏姆巴赫先生,美國副總統拜登正在對東亞地區進行訪問:東京、北京和首爾是他的目的地。這次訪問的重點本應是經濟議題,但現在由於中國在11月23日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日本和中國之間的島嶼主權之爭成為關注焦點。美國及一些受到影響的中國鄰邦做出了迅速反應,一致拒絕中國的決定。美國、日本、韓國以及台灣都已經派遣軍機在沒有向中方報備的情況下進入"防空識別區",以此作為抗議手段。而另一方面,中國空軍目前也加強了在該空域的巡邏。您認為目前情況的發展有多危險?

弗蘭克‧烏姆巴赫(Frank Umbach):從上世紀90年代我們就觀察到,南中國海以及這次所涉及的東中國海的領土和資源衝突持續增長。與這一情況相伴隨的是中國軍力膨脹,導致形勢日益激化。在這兩個爭端中,(中國的)鄰國的認知都是,中國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單邊措施激化資源衝突。過去幾年裡,尤其可以在東中國海很清楚地看到,日本和中國之間的衝突如此激化,乃至日本不斷針對未來與中國發生衝突的方向進行調整其防務政策。人們可以很明確看到一種"行動-反制"的機制,因此不得不將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的步驟從部分程度上理解為對於日本防務和安全政策日益強硬的一種回應。

中國為何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決定設立"防空識別區",為何沒有與其鄰國進行協商,沒有做出任何預告?

許多觀察家認為,可能其中包含了內政方面的因素。中國的新任國家主席在其(職業)生涯道路上始終與軍方關係密切。這一步也許也可以從內政方面的深層背景上加以解釋,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矛盾日益加劇,新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權力根基從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政治體制穩定以及軍方支持的基礎上。

China Identifikationszone zur Luftverteitigung Adiz US Navy
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可能包含內政因素圖片來源: 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美國副總統在目前的緊張氣氛下前往該地區訪問。美國在平息這一衝突中能夠做出怎樣的貢獻呢?

美國副總統拜登也許能夠阻止局勢進一步激化。人們不能忘記這一點:日本防衛省不久前也曾暗示稱,不會容忍中國飛機或無人機隨意進入日本的防空識別區,甚至今後會將其擊落。不過,日方的這一步驟是在這一背景下作出的:日本在過去幾年裡發現,中國的戰鬥機、海事巡邏機日益頻繁的進入日本領空以及防空識別區。他們對此做出了憤怒的回應。而日方作出的外交抗議並未讓中方轉而採取較為保守克制的政策。現在首先必須防止情況進一步激化,比如出現飛機和無人機被擊落的事情。第二步應該嘗試從外交層面上收回類似設立互相重疊的"防空識別區"這樣的行動。

您已經提到,中國新領導層可能也是出於內政原因採取了這一外交步驟。我們觀察到,受到民族主義煽動的中國民眾普遍擁護設立"防空識別區"。您認為,中國領導層能夠在"保住面子"的條件下從這一漩渦之中全身而退嗎?在外交上是否有足夠的迴旋餘地呢?

這一情勢發展正是西方觀察家和許多亞洲觀察家在近些年裡日益憂慮的:中國一再利用國內的民族主義浪潮。儘管大家也可以看到,他們也一直試圖比如在網路上及時稀釋民族主義的內容。我們多年來一直提出的一個問題是,中國領導層是否一直能夠如同過往一樣駕馭這種民族主義,尤其部分青年人極易受到這種情緒的感染,而在網路上民族主義已經達到了令人恐懼的程度。要知道,由於許多社會和經濟矛盾激化,中國在內政方面的壓力有增無減。

China ANTI japanische Proteste Ausschreitungen Demonstration
「中國一再利用國內的民族主義浪潮」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美國人現在可以提出什麼方案來平息衝突?

沒有其他國家可以從外部施加如此之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日本而言。但是必須認識到,美國的影響力在關係到這兩國的民族主義問題時,尤其中國的民族主義時,是很有限的。通過《日美安保條約》,美國對於日本的影響當然要大得多。但是美國人擔心,他們恰恰是對中國人影響力有限。這就是美國外交安全政策在過去幾年裡更為側重亞太地區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意識到這裡的安全挑戰最為嚴峻,尤其是在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崛起的背景之下。

採訪記者:Matthias von Hein 編譯:石濤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