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城市中央的綠色農家

Maximilian Grosser2015年3月22日

柏林一家創業公司為城市居民生產綠色環保食品,把養魚和有機蔬菜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對於全球糧食問題而言,這也許是未來的解決之道。

https://p.dw.com/p/1EswN
Berliner Start-Up ECF
圖片來源: DW/M. Grosser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家具建材大賣場和郵政大樓的後面一處不起眼的地方,一場城市農業革命正在興起。最近幾年來,許多藝術家和創業公司將柏林一家老釀酒廠的大樓作為創意中心。如今,一個都市農場也在這裡開張,向柏林市民提供生態魚和綠色蔬菜。

埃希特納赫特(Christian Echternacht)和萊什克(Nicolas Leschke)在這裡建起了使用無土栽培的溫室和養魚場。

城市中心的農家樂

將無土栽培溫室和養魚塘結合在一起的生態循環養殖系統最早出現在前東德。而隨著"都市農業"(Urban Farming)潮流的興起,這套系統獲得了新生。因為,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都將生活在城市,而現在這一比例就已經超過50%。大城市的生態狀況令人憂心:這裡的能源消耗佔世界總量的75%,二氧化碳排放佔70%。生態循環養殖系統將有助於未來城市的持久發展。

正因如此,埃希特納赫特和萊什克在三年前想出了這個主意,對大城市的糧食供應進行一番革命。他們的遠大目標是:實現糧食當地種植,當地消費。他們的創業公司名叫"生態友好農業系統"(Ecofriendly Farmsystems /EFC),籌集了大約150萬歐元的風險投資。現在他們的第一個魚蔬城市農場已經開始營運。

Berliner Start-Up ECF
養魚用的大水箱圖片來源: DW/M. Grosser

魚兒給番茄和黃瓜施肥

索默菲爾德(Dagh Sommerfeld)負責ECF的魚類養殖業務。他的工作場所是一個大廳,裡面有13個裝著經過處理的雨水的巨型水箱。大約2000條羅非魚正在其中一個水箱裡漫遊。因為羅非魚的生存環境介於27到28攝氏度之間,因此大廳裡始終處於熱帶氣候之下。"我們在這裡養殖羅非魚,因為這種魚比較結實,適合人工養殖,"索默菲爾德表示,"此外我們喂他們多少飼料他們就能長多大。"

現在魚兒們還只有指尖那麼大。不過八個月後,它們就能長到750克重。在此之前,魚兒還能排放硝酸鹽,成為無土栽培蔬菜的肥料。

百分百的生態環保

Berliner Start-Up ECF
迪特裡希負責溫室蔬菜圖片來源: DW/M. Grosser

ECF的溫室是一個透亮的玻璃大棚。地上幾米長的植物在礦物棉上交叉縱橫。迪特裡希(Robert Dietrich)與同事們在這裡種植了上千株茄子、番茄、黃瓜和甜椒,它們正沿著繩子向上生長。肥料是經過處理的垃圾以及養魚水箱裡排出的廢水。這座城市農場的用水量比普通農業少90%。

"我們種植的蔬菜沒有農藥,因為我們使用完全生態方式殺蟲,"迪特裡希表示。"我們用益蟲來吃害蟲。"養魚池裡也不使用抗生素。由於從離開農場到消費者手中的距離很短,無需使用冷藏,因此ECF公司所生產的番茄和魚產品的"碳足跡"都非常小。

整套生態循環養殖系統完全由一台中央電腦管理,它控制植物的營養液、養魚水箱的水處理工作以及溫室裡的溫度和光照度。

"我們的另一個目標是,為發展中國家建設一套我們這個系統的廉價版,"萊什克表示。"也許適用比較簡單的水箱或者是塑料大棚。"不過萊什克的首要任務是說服更多的歐洲企業,讓他們信服於ECF城市農場的理念。這應該不是難事。已經有超市營運商向他打聽,是否可以在超市的樓頂建造養魚和種植蔬菜的設施。

Berliner Start-Up ECF
創業者埃希特納赫特(左)和萊什克圖片來源: DW/M. Grosser

EFC公司已經成功說服一家瑞士蔬菜批發商,在樓頂搭起一套生態循環養殖系統。埃希特納赫特表示,"不過這類設施在農村地區會更有效率,因為整套設備可以造的規模更大。"因為規模越大,修造成本就越低。這樣一來,ECF公司的創意就可以一舉緩解未來的兩大難題:海洋過度捕撈和化學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