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分享「牆外」的風景

2012年2月28日

去年德國之聲部落格大賽最佳中文部落格的獲獎部落格是「譯者」,其數十位志願者協力踏實,翻越語言的隔閡,與讀者分享「牆外」的資訊。

https://p.dw.com/p/14BCm
圖片來源: AP

去年德國之聲部落格大賽最佳中文部落格的獲獎部落格"譯者"曾發表一篇提名感言,其中說"一個人若是放聲歌唱真理,即使身處沙漠也會尋得綠洲的回應;若是協力涉身艱險,也必能見那自由與遼闊的大地","道路即在腳下,所在便是中國"。"譯者"的數十位志願者就是這樣協力踏實,翻越語言的隔閡,與讀者分享牆外的資訊。

德國之聲:2011年,"譯者"榮獲第七屆德國之聲部落格大賽最佳中文部落格公眾獎。獲獎有沒有給"譯者"帶來一點點影響或變化?

譯者:十分感謝德國之聲部落格大賽將第七屆最佳中文部落格公眾獎授予我們。在去年評獎的時候,"譯者"正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現在倒回去看看,那段時期也是我們發文最少的時期。後來完全憑借著讀者一票一票的支持,讓我們得到了這個獎項,讓更多的志願者們堅信我們的所做所為是有意義的,這樣我們才走過了那段艱難的時期。

Dossierbild Triptychon Symbolbild Weblog Blog 3
圖片來源: Fotolia/Mark Poprocki

德國之聲:"與有誼者共事,於無譯處讀書"。這是"譯者"獲提名後發表的感言標題。那麼推動這數十位"有誼者"志願工作,翻譯外媒對中國報導的持續動力是什麼?

譯者:我們的動力來自讀者,來自願意從多角度瞭解中國和世界的讀者。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我們自己也深受在牆內無法全面瞭解訊息之苦。通過自己的翻譯,可以將相對客觀、全面的報導帶給中文讀者,我們的譯文總結起來就是"看中國"和"看世界",同時提供了向內和向外的兩個視角,對我們自己來說,如果沒有這種鍛煉,也不會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我們從中受益匪淺。


德國之聲:譯者選譯媒體和文章的條件是什麼?

譯者:我們希望盡可能多元化媒體選擇和文章。目前譯者主要有兩種選擇方式,我們有志願編輯每日發表推薦譯文;同時,每位譯者志願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翻譯文章,然後提交給我們。我們不設敏感詞,沒有預設立場,我們對譯文的要求就是忠實原文。


德國之聲:需要翻牆的"譯者",如何吸引牆內讀者的關注?譯者團隊是否知道,讀者是怎樣的人群?

譯者:我們接受email投遞譯文的方式,一些讀者們也持續地會把我們的一些譯文轉帖到牆內。可以說,是那些會翻牆、會搜索的一批有主動性的讀者在持續地幫助擴散我們的譯文。

我們有超過兩萬通過RSS和email持續訂閱譯文的讀者。從我們得到的反饋來看, 讀者中有海外中文讀者,有國內的白領,有通過郵件訂閱方式的老幹部、也有佛教徒、大中學生、公務員……不過,當譯文被轉帖了幾次之後,我們就很難得知讀者群是怎樣的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堅持"全文輸出",堅持用"知識共享"的版權協議,鼓勵大家註明來源轉發。

德國之聲:譯者似乎以英文媒體為主,會考慮添加其它語言的媒體文章嗎,比如德語?

如前所述,我們沒有預設立場,也沒有預設語言。現實情況是,由於中國普及英文教育,我們的志願者中,英文譯者比較多,其他語種比較少。但是我們也非常歡迎其他語種的譯者加入,我們也已經發表了一些日語、德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譯文。我們希望能夠譯介更多不同語言和角度的文章,奉獻給我們的讀者。

歡迎登陸https://thebobs.com 推薦、投票!

有問題請致信bobs.china@dw.de

採訪記者:苗子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