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改难有共识 “纪念六四”遭遇夹击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31.05.201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香港政改难有共识 “纪念六四”遭遇夹击

中国中央政府代表与香港立法会议员周日就政改方案进行讨论,但北京与泛民立场坚定,双方难以达成妥协。此外,“支联会”在当天启动纪念六四事件26周年的游行活动,遭到亲北京团体和本土派力量的“两面夹攻”。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媒体报道称,北京政府官员周日(5月31日)在深圳与香港立法会议员就政改议题展开四个小时的讨论,其中两个小时与泛民派议员单独会面。

基本法委员会主席李飞在会后对媒体表示,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8·31"决定不存在尚未实施就改变的可能,2017年之后的普选都要按照该决定。他同时表示,本次政改是是否拥护"一国两制"的试金石。

王光亚:少数泛民妄图颠覆 即便当选也不会得到任命

同样参加会谈的中国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则表示,与泛民会面气氛不错,大致能心平气和进行沟通。他认为,泛民大多数都"爱国爱港",但同时指责少部分人及政治团体勾搭外部势力反对中央、基本法及"一国两制",妄图颠覆中共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

王光亚称,在特首选举中,就是要筛除这些破坏"一国两制"的人,如果这些人当选,对国家和香港将会是灾难。即便这些人侥幸当选,中央政府也不会予以任命。

梁家杰:否定政改 别无选择

属于泛民派的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梁家杰则认为,泛民与中央官员的立场清楚,不能互相说服。在别无选择下,泛民派议员将坚定否决政改方案。

此前一天,香港本土派团体曾示威游行,要求泛民议员不要"北上面圣",北京若有诚意,应派人到香港举行会晤,面对港人。

Hong Kong Protest Demokratie

支联会游行队伍

支联会举行"六四游行"

正当中央官员与香港议员在深圳举行会晤的同一天,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支联会)启动了一年一度的"六四游行"。当地时间下午三点左右,游行队伍在湾仔修顿球场起步,最终目的地是北京政府驻港机构中联办,而不是以往的香港特区政府总部,组织者希望以此直接表达对北京中央政府的抗议。

据香港电台网站报道,示威者拉起横幅,并呼叫口号,要求"平反六四"及"我要真普选"。在游行过程中,示威民众遭到一个名为"和平论坛"团体成员的指骂,该团体指责支联会歪曲六四真相。但另一方面,也有香港本土派力量追击支联会游行队伍,情况一度混乱,香港警方此后介入,用铁马将双方分开。

支联会主席何俊仁认为,游行活动犹如遭到“左右夹击”,但表示香港是开放社会,只要保持和平,即使受到语言挑衅,支联会都可以应付。根据组织方数字,今年六四游行有接近三千人参与,人数与去年相当。而香港警方的数字则为920人。

Hong Kong Protest Demokratie

反对支联会、支持北京政府的示威者

支联会在游行开始时发布宣言称,六四虽然已过去二十多年,但中国专制政权仍强横打压争取基本权益的声音,包括新闻工作者高瑜被判刑,维权律师浦志强被捕一年后被刑事起诉。而中共政权对人民的打压也已经延伸到香港,比如已经出台的《反间谍法》以及正在制订的《国家安全法》等。

支联会称,面对形形式式和林林总总的打压,会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战斗到底。

1989年中国政府武力镇压学运后,香港支联会每年均举办活动进行悼念。本周四(6月4日)也将继续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烛光晚会,悼念六四死者。

香港学联26年来首次缺席

随着香港近年来本土思潮的兴起,六四纪念活动也受到一些质疑。本土派代表人士陈云2012年便曾公开表示,六四屠杀责任必须追究,"然而这是大陆人自己的事"。

去年香港爆发要求真普选的"雨伞运动",积极参与运动的香港专上学生联会(香港 学联)此前已经公开宣布退出今年的六四纪念活动,原因之一是学联成员中有部分组织不同意支联会提出的"建设民主中国"的纲领。据香港电台报道称,有现场示威民众表示今年活动确实年轻人较少参与。

Hong Kong Protest Pro Demokratie

香港本土派在5月30日的游行中打出“我不是中国人”的标语

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会负责人张昆阳(Sunny Cheung)在4月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当中有好多人不喜欢(六四纪念)晚会隐含的我们都是中国人的概念"。他强调,希望建设一个民主香港,而建设民主中国并非港人的责任。

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会曾是香港学联成员,但目前已经通过公投方式退出学联。同样公投退出的还有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的学生组织。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