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学士硕士制

2011年3月16日

德国建立与欧洲各国统一的教育框架

https://p.dw.com/p/QgYF
波恩大学也开始实行学士硕士制图像来源: Frank Luerweg

德国在1999年签署了“博洛尼亚改革”协定。该协定要求欧洲45个签署国建立统一的教育框架,意即最晚到2020年,所有国家均应实行学士硕士制。

更早进入职业生涯

德国过去只有硕士,没有学士。实行学士硕士制的好处是,学生也可以在拿到学士后就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此外,由于学生更容易转学,因而也有助于人员流动。而且,在国际上,这样的学位制也更有比较性,有助于提高德国高校毕业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机遇。反过来,由于新的德国学位更容易在本国得到承认,所以外国学生也更愿意到德国留学。

告别德国的理工硕士Diplom和文科硕士Magister

Ausbildung zu Zahnmedizinern
医学或牙科医学的毕业证明是通过国家考试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dpaweb

实行学士硕士制后,德国传统的大学毕业学位——理工硕士即Diplom和文科硕士即Magister就将被淘汰,但师范、法学、医学、药剂学学生现在依然保持传统,必须通过所谓的国家考试即Staatsexamen才算毕业。就长远角度而言,德国将来在这些领域也将广泛实行学士硕士制。至于博士学位,今天依然仅是综合大学才具备博士学位授予权,而要想攻读博士学位,就必须具备优秀的硕士毕业成绩。

精寓于简

迄今为止,攻读德国的理工硕士和文科硕士一般至少需要8个学期,很多专业实际上8个学期根本学不完,因此学生就读时间往往拖长。而新学制下的学士学位,6个学期、也就是三年后就能拿到,再读两年,便可得到硕士学位。

学士和硕士专业都采纳模块式组合方案。课程安排得比较固定,不像过去学生拥有较大的选课自由。各学期修的课,期末即考,不像过去是在基础课部分结束和学业结束时才对各门进行大考。学生们须积攒学分(Credit Points),学分够了才予毕业。迄今,德国已有80%的专业实行学士硕士制。

新专业名目繁多

Neuer Studieng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富特旺根大学2009年起推出“国际工程学”专业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攻读理工硕士,只要选一个学科就行了,而攻读文科硕士则要选多个学科进行组合,学科数量可多达三个,每名学生基本上可以自由组合。而借博洛尼亚改革之机,各大学由校方负责进行学科组合,然后将各种组合“打包”作为独立的专业推出,因此德国高校出现了一大批新专业。新专业越来越多地使用英语授课,其中包括所谓“联合培养专业(Doppelabschlussstudiengang)”。这些专业的学科组合都是特定的,要求一部分课程在德国修,另一部分课程到各校的国外姐妹院校修,学成后得到两所大学的毕业证书,便于学生在两个国家施展才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鼓励和资助联合培养项目。

联合培养 效果更大

德国的大部分联合培养专业是各高校与其欧洲姐妹院校共同推出的,因为欧洲许多国家之间的边界已开放,来往方便,就业市场上的跨境流动性也有所增大。德国高校希望为其学生提供面向国际市场的最佳准备,因此现在也越来越多地与欧洲以外国家进行联合培养,如哈勒-维腾贝格马丁-路德大学就和中国高校合作,推出“联合培养国际经济法硕士”项目。

更快、更紧凑、更具条理——也更好吗?

Unifest der Universität Bonn: Studierende werfen ihre Hüte in die Luft
呼哈!学成了!图像来源: Frank Homann

淘汰传统学制,实行学士硕士制,在德国也有非议,转制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整个学业安排得非常紧凑,使很多学生感觉时间太短、内容太多,因此也几乎没有时间勤工俭学,而恰因许多联邦州开始收取学费致使这一问题更为突显;读完学士,并非一定能读硕士,而是要视成绩而定;由于学业压力大,几乎不可能腾出一个学期的时间做实习或到国外学习,而实行新学制的初衷之一其实是与国外接轨,便于德国学生到国外学习交流……

作者:Gaby Reucher 译者:施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