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和中国式"交流" | 文化经纬 | DW | 31.12.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垃圾短信和中国式"交流"

如今在中国没有手机可不行。然而,这一通讯工具却也有明显的缺点,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例如:那些绵延不绝发自"可疑组织"和"某"企业的手机短信。

Handys in China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如"洪水般"的短信大潮中尽管也有真正的有价值信息--例如,类似国家文明办发来的信息。但即便如此,这样的手机短信对于一位德国驻京记者来说,也太多太多。

有时这位记者只收到2到3条,但也有时候会收到几十个这样所谓的垃圾短信。短信中会问及是否有意投资一个投资基金或是否需要便宜的假税票。此外,整容医生、高利贷和租赁诈骗者也试图通过短信说服这位德国记者"上当"。还有年轻女性打着提供"宾馆内部服务"的幌子发来短信。而为什么中国电话公司不对这些"垃圾短信"采取更有力的整治措施呢,其中的缘由令人费解。

Symbolbild - Smartphone Stress

手机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然而对这位德国记者来说,有些短信却不是收到后马上就会删除的。比如,朝阳区文明办公室发来的短信。短信中提醒市民"从不剩饭做起,进行垃圾分类,要保持公共卫生"。起初,这位德国记者还觉得这类短信十分有趣。文明办的短信在"潮涌"般的广告短信中如同一颗"珍宝"。但现在这位记者认为,这种"提醒"似的短信比素食日(Veggie-Day )还糟糕。

不仅如此,这位德国记者还收到过公安机关发来的短信,内容包括:不应在人行道上吐痰,不应该酒驾,不应该闯红灯。这就是中国--受政府监视的国家总是知道,什么对市民来说是最有益的。

此外,北京交通办公室也发短信提醒这位德国记者,北京地铁的票价上涨。唉,要是不发这条短信,大家就不知道票价要涨,还是怎样?有时这位记者真想把手机扔到角落里烧了。或者短信发送单位至少允许人回复短信吧!比如:"你好,我变成文明市民了,让我安静一会儿吧"。但是不,人们的回复根本无法发送。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交流":移动时代中的"交流"只停留在"单方面"。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