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特·格拉斯:批判的一生 | 文化经纬 | DW | 13.04.201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君特·格拉斯:批判的一生

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一个挑战传统、引发争议的人物。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君特·格拉斯一直保留了其批判性,有时积极发表政治见解、有时被看作是道德权威。不过,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德国之声中文网)他的人生充满了起伏,充满了荣耀与指责。一切开始于1927年10月16日,君特·格拉斯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母在波罗的海沿岸城市但泽经营一家杂货店,他们的顾客大多很穷,时而赊账,他们的房屋很小,位于天主教区。

"介于圣灵与希特勒之间的童年",格拉斯的传记作者于尔格斯(Michael Jürgs)这样写道。1944年,17岁的格拉斯被征入伍,先在炮兵预备役,后来加入党卫军。然而格拉斯在几十年后才公布了这段历史,引发了一场风波

写作生涯开始

1952年的联邦德意志共和国还很年轻,而格拉斯本人也是。他醉心于艺术,在大学学习雕刻和版画,还是一名爵士乐队的成员。他常去巴黎,并在1956年去那里短暂生活。那时候,他与妻子过着并不光鲜而相对朴实的日子,然而这段时间正是一段伟大的作家生涯的开始。

Deutschland Geschichte Film Filmszene Die Blechtrommel

电影《铁皮鼓》中的镜头

格拉斯的小说《铁皮鼓》在1959年发表,这在德国引起巨大反响,也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这部小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被拍成电影,并在40年后为已经著作等身的格拉斯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多产而富有创造力

君特·格拉斯还创作了戏剧、诗歌和散文,作品数量十分丰富。其中著名的有小说《狗年月》、《局部麻醉》、《蟹行》、《比目鱼》等。他的小说大多以政治现实和社会变迁为主题,如1953年东德民众起义中知识分子扮演的角色、1968年西德的学生运动、联邦议院大选选战、东西政策、1945年德国难民船古斯特洛夫号在波罗的海被击沉事件等。

格拉斯出生在但泽,也就是今天波兰的格但斯克。对于德国与波兰的和解,格拉斯一直非常上心。尽管他后来的作品没有像《铁皮鼓》那样引起热烈的好评,但还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并成为文学爱好者讨论的话题。当然对一些读者来说,格拉斯的作品过于晦涩--太多政治,太少艺术。

道德和政治

君特·格拉斯是一名艺术多面手,他不仅是小说家,还是诗人、版画家、雕塑家,并且有时也为自己的小说绘画插图。他对政治议题的积极表态也使他一再成为议论的焦点。在很长时间里,格拉斯都被视为"道德权威":自1961年起,格拉斯就是社民党的支持者,在1969年支持维利·勃兰特竞选德国总理。格拉斯后来一度加入社民党,但终究因为在避难申请政策上的分歧而退党。

Willy Brandt mit den deutschen Schriftstellern Heinrich Böll und Günter Grass

1970年,君特·格拉斯与维利·勃兰特在活动上

尽管如此,他仍然是格拉斯:一名有时骂骂咧咧的、具有批判精神的时代观察者,一名独立的左派人士。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对不同的政治议题发声:反对遣返库尔德难民;支持当年纳粹强迫劳工的受害者讨说法;支持人权;支持受迫害作家;反对战争;支持战争……然后在2006年承认自己在战争问题上也并非无可指摘。在他的传记中披露其17岁时加入党卫军的这段历史,在德国内外引起了一场热烈的争论:"道德法官"原来对自己作为"帮凶"的不光彩历史沉默了这么久!一直主张毫不留情地反思德国历史的格拉斯,一下子被人指责为伪君子。

以诗挑衅

年事已高的格拉斯后来逐渐远离了公众视野,人们似乎不再需要这样一位"道德权威"了。2012年4月,格拉斯发表题为《不得不说的话》的诗作,批评以色列政策,再次在国际上引起哗然。格拉斯在文中就以色列可能对伊朗使用核武器提出警告,并称以色列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这个小册子引起了公愤。格拉斯被指责为"反犹主义者",被以色列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但特别是对德国年轻一代作家来说,格拉斯仍然是一个榜样。作家特尔卡普(Uwe Tellkamp)称格拉斯是"德国文学史中最强大的表述力";作家林克(Moritz Rinke)则戏称他"可能是最有趣、最多面的恐龙"。

本周一(4月13日),格拉斯在德国吕贝克去世,享年87岁。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