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原材料 “中国龙”全球布局 | 媒体看中国 | DW | 15.04.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争夺原材料 “中国龙”全球布局

“中国一咳嗽,全球就感冒”,这句话尤其适用于原材料领域。瑞士《新苏黎世报》周二(4月15日)发表文章分析中国原材料战略。而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则继续关注北京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立场。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的文章首先提到,由于中国近来经济增速放缓,因此对于石油、铁矿石和小麦等原材料的需求也有所减少。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的说法,中国对于这些物资的"胃口"还远未达到极限,因为中国的人均收入依然很低。而民众生活更为富裕会使得原材料消耗的中心有所转移:此前主要被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而今后则更多用来制造消费品。无论如何,从长期而言,原材料依然将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议题。

参与国外竞争 保护国内资源

"北京的看法也同样如此。中国原材料战略的重点就是确保本国的供给安全,而这造成了全球性的后果。尽管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原材料生产国,但依然经常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因此除了扩大国内生产之外,中国政策目标中还包括增加战略型原材料储备以及。"
文章作者称,中国五矿集团以60亿美元左右的价格从嘉能可(Glencore)手中收购秘鲁拉斯班巴斯铜矿(Las Bambas)就是北京当局通过直接投资确保原材料来源的一个最新例证。不久前,中国国营企业中粮集团(Cofco)还收购了香港原材料交易商来宝集团(Noble Group)的多数股权以及参股荷兰企业Nidera。中国国企和国家基金冲在海外第一线,全面占领价值链上下游,从原材料资源到最终消费者。为了不互相抬价,他们事先就已经协调一致,有谁来"照看"哪些外国资源。

Flash-Galerie Seltene Erden China

在对待类似稀土这样的本国资源时,北京经常采取出口限制等措施


作者指出,在积极参与外国原材料市场竞争的同时,中国在对待国内资源时却是另一种态度。比如,作为稀土生产大国,中国很喜欢动用限制出口的手段来保护本国经济。
"同样在原材料业界引起巨大争议的还有中国的统计暗箱:中国的原材料储备经常是个谜。而了解储备量对于原材料市场价格形成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但是,比如中国的原油储量就无人知晓。"
面对克里米亚 北京态度暧昧

在原材料和能源领域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全球反响,而在外交方面也同样如此。乌克兰局势动荡不定,北京的态度尤其引起国际舆论的兴趣。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周二(4月15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在国际冲突议题上习惯于采取较为克制的表态和行动,而最近各方似乎都希望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拉拢北京。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才在北京阐述了德国和欧洲的立场,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立即在周二前往中国,为俄罗斯的做法进行辩护。

"施泰因迈尔外长试图为中国外长王毅'做球',他表示,德国和中国都将非法变更边境的做法视为危险的先例。

"但是,对于施泰因迈尔的说法,中国外长却并不接茬,而是在回答时继续使用中国惯用的外交辞令。中国在乌克兰冲突中采取公正、客观和富有责任感的立场。只有有关乌克兰冲突具有'复杂历史背景'这一说法,才稍稍暗示出,北京为(今后可能)改变观点预留了一个'后门'。"
作者分析道,由于中国面临新疆西藏以及香港台湾等一系列难题,因此并没有承认克里米亚的独立公投。但北京也并,与莫斯科的友谊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支柱,尤其是在与美国产生冲突的时候。

Frank-Walter Steinmeier China Wang Yi PK

施泰因迈尔“做球”,王毅不接


"但是,中国也希望与乌克兰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因此大力支持协商解决方案。中国外长对欧盟、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计划在周四举行的会晤表示乐观。西方外交官表示,中国的立场其实与德国非常接近。王毅主张设立一套国际协调机制,直到达成一致。他呼吁莫斯科和基辅都不要采取激化形势的举动。如果中国外长本周二对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出,如果事态真的发展那一步(北京政府)又会怎样,其具体内容应该也不会让外界知晓。"

编译:石涛

责编:谢菲

(转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