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Helmut Kohl - Kanzler der deutschen Einheit

2009年8月24日

赫尔穆特·科尔是联邦总理中任期最长的一位。为两德统一铺平道路的一次演讲是他16年执政生涯中最大的亮点。

https://p.dw.com/p/JGMd
科尔在2003年图像来源: AP

1989年12月19日的夜晚让科尔终生难忘。白天他与东德总理汉斯·莫德罗商谈了经济援助问题。人们执意要求他在晚间发表一次讲话,他最后同意了。讲坛临时搭建在德累斯顿圣母教堂的废墟旁。将近19点,身材胖硕的科尔发表了他一生中大概最为重要的讲话。台下,数万名东德民众手持黑红金三色旗帜不断高喊"赫尔穆特,赫尔穆特"或者"德国,德国"。昏暗的广场上气氛诡异。台上的西德政治家脊背发凉,他们从未经过历如此场面。

德国与欧洲

Präsident Michail Gorbatschow Ex-US-Präsident George Bush und Altbundeskanzler Helmut Kohl
2005年6月17日,三国前首脑戈尔巴乔夫、(老)布什和科尔在德国盖沙会晤图像来源: dpa

赫尔穆特·科尔很清楚自己的讲话会在全球转播。莫斯科、华盛顿、伦敦或者巴黎都会仔细分析他的措辞。法国总统密特朗对两德统一后欧洲中部将出现一个拥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感到担忧。英国首相撒切尔夫大叫德国人犯了"大国妄想症",她多次坚决表示反对两德统一。她说,毕竟两次打败了德国,而且是在一个世纪里,这不能是白干的。

科尔的讲话关系到德国统一的成败。如果他的语气不慎掺杂了民族主义色彩,或者在谈到邻国波兰时用词不当,或者谈到统一后德国的中立性,肯定会遭到取得二战胜利的同盟国的反对。不过科尔在承诺为德国统一努力的同时,保证让统一后的德国紧密融入欧共体即欧盟的前身,从而出色地完成了走钢丝动作。

统一与融合

Flash-Galerie Deutschland 60 Jahre Kapitel 4 1979 – 1989 Helmut Kohl und Francois Mitterand
1984年9月22日,科尔和密特朗在法国凡尔顿图像来源: ullstein bild - Sven Simon

德累斯顿的群众为科尔欢呼沸腾,他们看到了一名充满激情的大选竞选者和政治家重获新生。科尔在德累斯顿找到了之后几个月全力以赴的目标:让德国在统一后融入欧盟。

华盛顿和莫斯科高度评价科尔的讲话。法国和英国也对德国总理的欧洲立场给予了积极的认可。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德累斯顿圣母教堂前的讲话为获得同盟国的支持扫清了道路。他们不再反对德国统一。

莱茵兰-普法尔茨的辉煌成绩

能参与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并非在这个人的摇篮时期就已经注定了的。赫尔穆特·科尔1930年4月3日生于路得维希港。战争经历让他成为一个坚定的欧洲人。由于家乡临近法国,科尔对法国有着特殊的感情。1946年科尔加入基民盟,之后13年,他在党内的工作成绩令人瞩目。1959年科尔成为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最年轻的议员。4年后,又当上了党团主席。

在基民盟党内,科尔也青云直上。1966年他当选该州党主席。与此同时他也是基民盟联邦理事会成员。1969年科尔成为该党副主席。他深得阿登纳的宠爱与信任。阿登纳相信,科尔能让基民盟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政党。

部长与总理

1969年科尔接替彼得·阿尔特迈耶出任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州长,直到1976年,从而成为全德国的名人。在此期间基民盟一度赢得州议会绝对多数,他成功地在无需执政伙伴的情况下单独执政。1976年科尔首次成为总理候选人,但输给了社民党的赫尔穆特·施密特。接下来,科尔面临党内纷争。尤其是基社盟说他缺乏理智思考能力。他粗陋的行为方式也经常沦为笑柄。坊间一时把他笑说成梨脑袋,报纸上的漫画把他画得奇形怪状。1980年科尔再度受挫,他支持的下萨克森州州长恩斯特·阿尔布莱希特败给弗兰茨·约瑟夫-施特劳斯,未能当上总理候选人,这时,他的政治星光似乎已经燃烧到了尽头。不过施特劳斯最后也败给了社民党的赫尔穆特·施密特。

Helmut Kohl Ferien Flash-Galerie
科尔与夫人在1996年8月16日图像来源: AP

这实在是科尔的幸运,因为这样一来,党内竞争对手就失去了攻击他的口实。此后科尔开始耐心并巧妙地寻求与自民党结盟。1982年10月1日机会终于到来。基民盟与自民党通过建设性不信任案罢免赫尔穆特·施密特,科尔当选总理。不过当时没人能想到,科尔会成为德国任期最长的总理。

失败、倒霉、出错

接下来的8年,有关总理的丑闻连续不断,例如政治捐款丑闻,陪同美国总统里根拜祭葬有党卫军士兵的比特堡公墓,在全国记者会上出丑以及将苏联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与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相提并论。但科尔却不受舆论影响,他明显地采取了一种刀枪不入政策来继续当他的总理。

1991年联邦议院选举前,科尔的民意调查结果并不好。他面对党内强大的反对势力。在不来梅党代会上,双方冲突公开化。身染重病的科尔平安度过了双重危机。但尽管如此,科尔的施政方针仍然饱受争议。很多基民盟战略专家已经认定在1991年的联邦议院选举中必输无疑了。但正在这时,科尔说的"历史的微风"迎面而来,他的这句话常被后人引用。

柏林墙倒了

Flash-Galerie Helmut Kohl Feier zur Deutschen Einheit in Berlin
1990年10月3日,科尔在柏林庆祝德国统一活动上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89年11月9日,科尔在波兰进行国事访问时,了。之后的几周和几个月里,希望两德尽快统一的呼声越来越大。此时社民党总理候选人奥斯卡·拉方丹犹豫不决,科尔则刚好相反,他坚定地打出"德国统一"牌,赢得了两德民众的好感。

1990年1月克里姆林宫的一次政治分歧并未引起世界媒体关注。反对派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走得太远,此外,他们也不愿放弃对东欧阵营的控制。在确定戈尔巴乔夫会继续执政的情况下,1990年2月10日,联邦德国派出了一支代表团访问莫斯科。这次接触以及1990年7月的高加索会晤中,戈尔巴乔夫告诉科尔,德国统一后依然可以留在北约以及西方价值体系内。这样一来,德国统一的道路已被扫清。之后的几周、几个月,科尔大受民众欢迎,他的竞选演说经常能赢得数万人的热烈鼓掌与欢呼。基民盟以极大胜面赢得了德国统一后的首次大选,科尔得以开始他总共16年总理第生涯的第二阶段。

东部建设与欧洲一体化

Helmut Kohl mit Bodyguards
2005年8月28日,前总理科尔赴多特蒙德参加基民盟党代会图像来源: dpa

之后几年,如何建设新联邦州成了主要的内政议题。科尔许诺在几年内让东部繁荣昌盛,事实证明是大大夸张了的。当东部建设所需的资金和时间远远超出想象之际,科尔与挚交好友、法国总统密特朗共同推进欧洲共同体走向欧盟的改革。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不仅确定引入欧元,也标志着欧盟的诞生。

科尔可谓功德圆满。这位坚定的欧洲公民是"欧洲大家庭"的建立者之一,德国人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相应的位置,其它民族也一样。1998年败选后,科尔仍在联邦议院担任了一届议员。在此期间,第二起"政治献金"丑闻纠缠着他。由于科尔不肯透露多年来是谁捐钱资助"科尔派系",党内新领导人默克尔和朔依布勒都与科尔保持距离。此后,科尔搬回路得维希港附近的奥格斯海姆居住。

作者:Matthias von Hellfeld / 罗昱

责编:乐然 / 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