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调查报道:从海德堡走向中国的敏感量子科技

Sandra Petersmann | Esther Felden
2023年6月13日

过去二十年间,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高校海德堡大学一直在和中国科技大学合作,共同研究量子物理。至于这座中国顶尖高校与军方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直到最近才刚刚引起了德方的重视。

https://p.dw.com/p/4SUVy
中国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领导的团队在2020年12月4日发布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中国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领导的团队在2020年12月4日发布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图像来源: 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一张布置有粉白相间塑料假花的讲坛后面,一名男子正在介绍中国研发的一款能够用于侦测隐形飞机的激光雷达系统。这段流传于互联网的20分钟视频,其日期标注为2020年12月。时值疫情管控,由新疆科技协会主办的这场介绍中国量子科技研究成果的活动在线上举行。 

一名年轻人在活动中提问:量子技术研究对于新疆有何重要意义?演讲者回答说,新疆是“反恐维稳的主战场”。需要提一下演讲者的身份: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高管。本文稍后还将再次着墨于这间中国科技企业。 

演讲者在回答中提到了“我们的国防安全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尤其在信息安全领域,“西方的一些敌对势力通过对我们内部信息的挖掘和窃取,对我们的信息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新疆警察文件”、“中国解密”等大规模数据外泄事件,曾经让外界认识到中国当局对新疆穆斯林少数民族监控与打压的全面度。 

中国政府将画面中这种遍布新疆的“再教育营”称为“职业培训中心”
中国政府将画面中这种遍布新疆的“再教育营”称为“职业培训中心”图像来源: Greg Baker/AFP

国盾量子的这名演讲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量子通讯技术,这有助于“更好地为我们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 

然而,这场有关中国量子科技研究成果的线上演讲,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又有什么关系?德国之声调查团队与德国新闻调查机构CORRECTIV合作数月,揭露了这场曾经让双方都欢欣鼓舞、近期却引发质疑的长达20年的德中科研合作。除了海德堡大学,我们还将重点关注中国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他也是国盾量子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人才摇篮海德堡 

潘建伟早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攻读物理学硕士,90年代中期前往奥地利维也纳,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蔡林格(Anton Zeilinger)攻读博士。2003年夏天,他转战海德堡大学。 

创立于1386年的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内卡河边的这座风景如画的小城,人口仅16万,却能吸引全球各地的科研人员。多年来,海德堡大学的物理和天文学院一直被认为是量子物理基础研究的顶尖机构。 

曾经与潘建伟共事的奥地利量子物理学家施密德迈尔(Jörg Schmiedmayer)回忆说:“潘建伟总是对基础性问题很感兴趣,试图探索能否从基础问题中研发出某种新技术。”施密德迈尔说,潘建伟当初关心的话题是:量子保密通信传输距离最远可以有多少?究竟如何实现? 

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认为,量子科技将对世界造成比互联网更为深远的改变。潘建伟本人也在书面回复德国之声与CORRECTIV时表示,他坚信这些新兴科技最终将让人类“全面受益”。 
然而,量子科技在军事领域也有广阔的潜力,尤其是在谍报、侦察以及监控方面。 

潘建伟科研成果斐然,在量子通信领域逐渐积累的名望让他获得了不少重要奖项,还得到了大量的科研资金支持。 

该校物理学家赫尔曼(Norbert Herrmann)在接受德国之声与CORRECTIV采访时回忆说,潘建伟当初就已经是“绝对的明星”;海德堡大学的量子科技研究之所以能够扎稳脚跟,“尤其要归功于潘建伟”,这一切“当然也在国际层面上提升了我们学院的地位”。 

在那个年代,中国作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德国越来越受欢迎。不论是政界还是经济界都非常乐见德中科技合作。 

藕断丝连 

潘建伟2003年来到海德堡。他在几乎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花费5年多时间组建起了科研小组。在此期间,他时常飞回中国。潘建伟非常善于构建人脉网络,他招纳了总共9名年轻的中国量子科学家,让他们在海德堡大学进修。这些中国年轻人同样也获得了欧洲方面的资助。 

施密德迈尔回忆说,当初在海德堡,“整整五六年时间,我们共同研究一些很酷的基础科学问题。合作取得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2018年,潘建伟当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2018年,潘建伟当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图像来源: Xinhua/IMAGO

2008年,潘建伟返回了中国。他从不掩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他不仅仅带走了他的徒弟们,也带走了他的实验室以及研究项目。许多设备都跟随潘建伟被运到了位于合肥的中科大校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欧盟刚刚为潘建伟在海德堡大学的科研团队划拨了一笔140万欧元的研发资金,为期5年。 

随着潘建伟的回国,中国不断发布量子通讯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量子科技应用领域。 

2016年,潘建伟的研究团队将“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2017年秋天,一场北京与维也纳之间的视讯联线会议首次使用了这枚量子通信卫星设立的保密通讯通道。 

可疑的军方联系 

海德堡大学的档案显示,即便潘建伟回国,也没有让该校与中科大之间的合作中止。中科大2009年任命潘建伟为讲席教授,潘建伟依旧在向海德堡派遣青年学者进修。2011年,两校还签署了师生交流协议。 

到了2016年,两校更是计划合作在中国建立一所联合量子研究中心,负责人则是潘建伟和魏德缪勒。在次年签署的合作协议的序言里,还提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这是一所直接隶属于中央军委的高校,中央军委主席则是习近平本人。 

海德堡大学在一份书面回函中表示,中国国防科大在当初的计划中“不扮演任何角色”;如果该计划有后续跟进,国防科大的相关联系“肯定会被更仔细地审视”,在今天的大环境下,“海德堡大学不会再签署这样一份合作协议。” 

不过,这一雄心勃勃的合作计划迄今没有成为现实,也许将来也不会。曾经人见人爱的合作伙伴中国,如今成了德国的“体制竞争对手”。中国正展现出越发自信的姿态。就在去年11月,一份泄密的德国外交部文件草案写道:“中国的军民融合政策正在让我们的合作面临限制,尤其是这些合作会加强中国对外投送军力、对内压迫的能力时。” 

潘建伟目前依然保有海德堡大学物理和天文学院讲席教授的身份。 

海德堡大学是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也是德国十大精英大学之一
海德堡大学是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也是德国十大精英大学之一图像来源: Stefan Czimmek/DW

对中国充满好奇的德国物理学家 

物理和天文学院院长魏德缪勒(Matthias Weidemüller)在海德堡大学校园内接受了德国之声与CORRECTIV的面对面采访。魏德缪勒2008年来到海德堡大学,也就是潘建伟回国的那一年。不过,魏德缪勒依然被认为是潘建伟在这所德国最古老大学的最重要伙伴。 

他带领记者参观了学院的实验室,并且指出:“基础科学研究者必须要开展研究,但是需要明确的规则。这包括透明与公开。” 

魏德缪勒在2013年收到了中方的邀约,在后来充满争议的“千人计划”框架下前去中科大讲学。魏德缪勒接受了这份回报丰厚的中国顶尖科研邀约。据他本人介绍,主要是出于“对这个国家以及其人民的好奇”。 

也有不少西方学者拒绝了“千人计划”的邀约,其中一些人是出于意识形态忧虑予以拒绝。 

魏德缪勒成为“千人计划”一员的仪式,则是由潘建伟主持的。 

潘建伟本人对德国之声以及CORRECTIV表示,“促进跨文化、跨国境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对于科学的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这对全人类的福祉有着深远影响。”潘建伟特意强调,他当年在欧洲期间就对这点深信不疑。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在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为魏德缪勒设立了一间实验室。2018年前,魏德缪勒每年都会在那里待上两个月。此后,他依然是中科大的讲席教授。魏德缪勒最近一次去中国还要追溯到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前。 

2016年,魏德缪勒获得合肥市政府授予的“友谊奖”
2016年,魏德缪勒获得合肥市政府授予的“友谊奖”图像来源: Stefan Czimmek/DW

在采访中,魏德缪勒强调,他为自己设立了非常明确的界限,“没有人来试图说服影响我所研究的东西。”他表示,学术自由对他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向自然提出问题,我们迫切地想要理解自然的运作机理。” 

魏德缪勒为基础科学研究投注了全部的热情,至于研究成果是否会转化为军用,他却漠不关心。他辩解说,“作为基础科学研究者,我们当然不会关注这方面。” 

从2019年起,魏德缪勒还兼任海德堡大学主管创新成果转化的副校长。所以他当然知道量子科技研究成果具备转化军用的潜力。不过,他依然强调:“研究者可以通过不同的研究方式来决定其研究离应用究竟有多近或者多远。” 

DW Investigative/China Science Investigation
目前还有两位潘建伟的博士研究生在海德堡大学物理研究所就读图像来源: Stefan Czimmek/DW

新疆分部 

除了潘建伟,如今还有11名曾经在海德堡进修过的学者在中科大任职。他们中,有些人正在领导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还有些人参与组建了量子科技领域的初创公司。这些企业已被证实和军方有关联。 

潘建伟当年在回到中国后,也很快参与创立了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最大股东是中科大,第二大股东就是潘建伟。该公司时常使用一句广告词:“用量子技术保护每一个比特。” 
2022年,该公司在提交给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份报告中披露,正参与“多个军工项目”。除了位于合肥的总部,国盾量子还拥有6个分部,其中就包括2017年成立的新疆分部。 

早年求学于中科大、现在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中国科技发展与中美关系的华人粒子物理学家程扬扬认为,国盾量子在高度军事化的新疆设立分部,肯定“不是偶然”,“在道德上有可指摘之处”。“这家如此年轻的公司在新疆设立分部,这一事实表明,该企业很可能与中国当局的安全机关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潘建伟则对德国之声以及CORRECTIV表示,他不知道国盾量子为何在新疆设有分部。他声称,2011年后,“除了担任股东,未曾再参与公司的领导工作”。国盾量子方面则没有回复记者的问询。 

潘建伟与中国军方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引发海德堡大学的担忧
潘建伟与中国军方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引发海德堡大学的担忧图像来源: Zhang Yuwei/ZUMAPRESS/picture alliance

美国制裁 

美国的情报安全公司“迈进科技”(Strider Technologies)曾在2019年底发布报告指出,潘建伟以及中国科技大学都和中国的军工产业有着联系。报告还认为,海德堡大学“可能是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军民两用的量子科技领域最为重要的外国伙伴”。  

潘建伟本人则在对德国之声以及CORRECTIV的书面回复中表示,他2008年从欧洲返回中国后,“没有任何项目是由军方支持的”。不过,潘建伟也承认,“任何技术的发展成果都有可能用于军事目的”;“即便某项技术能用于军事,也不是任何科学家能够掌控或者预测的”。潘建伟在回复时,特意用全大写字母来突出“任何”一词(ANY)。 

美国政府2021年出台了针对国盾量子的制裁令。制裁理由是:国盾量子是一家“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现代化”的中国科技企业。此外,美方还指控国盾量子“获取或试图获取美国物资以支持(中国的)军事应用”。 

德国之声与CORRECTIV多次向美国当局就此制裁令发去问询函,但是美方并未提供进一步信息。中美之间多年来一直在激烈争夺量子科技领先地位。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也在美国的制裁名单上。前文提到,魏德缪勒在该中心也有一间实验室。他表示,他不可能忽略这一事实,但是依旧强调他的基础研究与国盾量子这样的企业级应用相距甚远。 

北约盟军转型最高司令部(SACT)在2022年2月也开始关注围绕中科大的应用研究。转型最高司令部负责促进北约各国为未来的战争形式做好准备。 

据悉,在一次线上会议中,该司令部花费一个小时讨论了中国的量子科技领域的飞速进展,其中也提到了中科大与海德堡大学的联系,以及国盾量子与大型军工企业之间的关联。 

2016年4月26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中科大考察
2016年4月26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中科大考察图像来源: Li Xueren/Photoshot/picture alliance

学术自由与道义责任 

关于中国科研领域的军民合作,电子科工集团(CETC)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这家国有企业的主要业务集中在通信技术以及数据处理领域,并且明确表示也面向军方以及国安部门的需求。新疆警方一款用于全面监控维吾尔人的手机APP也出自中国电子科工集团之手。 

2018年,中国科技大学与电子科工集团签署了一份科学合作协议,其中包括量子科研领域。代表中科大签字的正是潘建伟----当时他已经兼任副校长一职。 

潘建伟则在书面回复中表示,量子科研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重要的是,我致力于增进知识和创造力,以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服务。” 

然而,中国已经不再被视作是德国以及欧洲的“正常”伙伴。欧盟委员会对德国之声以及CORRECTIV表示,在“发展程度较高以及更贴近市场的科技创新领域”,与中方机构的合作不再“符合欧盟方面的利益”。 

量子物理学是什么?

面对压力,海德堡大学2022年设立了一个出口管制事务处,负责仔细审核跨国研究项目是否具备军事应用的潜力。这所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正面临一个原则性问题:如果一个合作伙伴“由于体制因素而难以避免地与军事机构过从甚密”,那么合作应该如何开展? 

海德堡大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汉学家曾慈(Anja Senz)也在思索这个问题。她认为,与中科大的合作关系“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曾慈不愿意一刀切地设定红线,但是却希望“批判性地反思科技的影响”。 

在被问及潘建伟时,曾慈说,必须要对一个人发展历程进行“批判性的陪伴”,并且在某一个时刻扪心自问:“这个人在这个体系下到底扮演何种角色?” 

曾慈希望“批判性地反思科技的影响”
曾慈希望“批判性地反思科技的影响”图像来源: Stefan Czimmek/DW

魏德缪勒则回避有关潘建伟的问题。同为副校长的他反对贸然切断合作关系。哪怕“某时某刻某人以某种方式让某项共同基础科学研究成果产生了被运用于原先没有的目的之危险”,也不应该切断联系。他还说,他可以想象在框架条件合适时再次去中国。“难道我们要在自然科学的重大话题方面停止交流吗?” 

面对这样的问题,并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们已知的是:中国正计划在2049年前打造一支最为现代化的军队,而通过与西方科研合作实现的技术转移,就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了科技领域的军民融合政策,其中强调量子科技研究扮演重要角色,力争让民用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军用。 

独家调查:与中国国防科大合作的学者们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