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虎妈”在中国成了“父母陷阱”

2011年2月8日

应该信奉以成就为导向的教育还是采用柔性教育?美国或德国的父母都可自由决定他们想要的教育方式,但中国的父母却毫无选择。为了挤进好大学,中国的孩子从小必须用功读书,根本没有时间玩耍。

https://p.dw.com/p/10CtM
图像来源: AP

德新社北京报道,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Amy Chua)的《虎妈战歌》中严厉的教子方式在中国的父母中引起激烈的争论。该书德文译本的标题《虎妈战歌》透露出"中国的母亲的强势作为"。作者推崇铁的纪律,以分数第一、功课至上的理念教育女儿。在西方国家,这本书甚至被视为最佳模范,证明了中国人的教育确实高人一等,因为不久前,上海的青少年学生们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拔得头筹。然而,蔡美儿这本书在中国却引发许多争议。中国父母的反应反而比西方来得批判些。

中国人几乎无法认同《虎妈战歌》中这样的母亲角色,对他们来说,蔡美儿并非"中国人",她体现的反而较是传统的移民家庭,在移民当地必须靠教育和辛勤工作来出人头地。蔡美儿的父母虽然都是中国血统,却来自菲律宾。她本人则是在美国出生。《虎妈战歌》是用英文书写而成,英文版的标题下方放了中文的古字,凸现出作者的教育方式。不过,该书中译版本封面上的背景却是一幅披着美国国旗的美国地图,中译标题叫做"我在美国做妈妈",看来跟中国一点直接关系也没有。

不是"虎妈",是"疯狂妈妈"

该书犹如一颗炸弹,在中国爆起一场关于中国严苛教育系统的激辩。有些西方人猜测,中国的成功突起应该跟它的教育鞭策有关。现代的中国教育学者反而从中看到自己国家未来的危机。知名的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杨东平在他的微博上反驳"虎妈",认为这根本就是"疯狂妈妈",因为这样的教育系统并未提供妈妈们正确的教育可能。

杨教授提醒大家,如果孩子只懂死读书,便无法发展批判思维。"单纯追求学业会导致社会化程度不足和个性缺陷"。将来许多青少年会缺乏生活能力。"我们是要把孩子教育成有个性的人、还是把他们训练成只会听话而已?"杨教授提出如上的问题,他认为,若让现有的教育系统持续下去,未来中国的发展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现代父母和孩子都无奈

九岁的小女孩蕾蕾正是处于这个教育研磨机当中,为了她的未来,她的父母毫无其他选择。"我每天做功课做到晚上九点半",蕾蕾告诉记者。"然后去睡觉。“她是否跟朋友玩耍?”蕾蕾的答复是"没有时间"。那么周末呢?"我得读书。"每个星期天,她还上个别的英语课。她的妈妈随即答道:"英语课很轻松,就象在游戏一样。"这位36岁的妈妈李丽说,"我们小时候上学非常轻松。除了上学之外,还有许多时间可以玩耍。"她不想跟"虎妈"蔡美儿相比,但是"我们又能奈何呢?今天的竞争实在太激烈了"。

中国报纸称父母这种进退两难的态度叫"父母陷阱"。在过去十年里,竞争战场变得更残酷。中国教育体系向来着重精英,而非广众。中国愈来愈走向资本主义,人们对未来的生活产生莫大的恐惧。今天,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担起照养老年父母的责任。社会主义早就照顾不到所有百姓。就当前来看,似乎只有丰厚的收入可以解决人们心中的这份不确定感。于是乎,所有的期待便落在孩子身上。

严峻的竞争从幼儿园即开始,孩子必须经过不断的考试,挤入好学校,未来再上好大学。在这之中,父母扮演训练员的角色,督促孩子学习。这一切造成了愈来愈多的青少年睡眠不足,青少年精神科医师忙着协助这些被过分苛求而出问题的孩子,重返正常生活。恐惧症和忧郁症正如火如荼地蔓延。"孩子被要求应死背和追求标准答案",杨东平教授说,"这一模式的严重后果,就是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者:倩韦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