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欧洲最大墓地奥斯威辛

2006年5月25日

天主教罗马教皇本笃16世5月25日至28日访问波兰。以关押和灭绝犹太人而成为纳粹反人类暴政象征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赫然列在教皇的访问日程中。

https://p.dw.com/p/8WUN
奥斯威辛-人类永远的耻辱图像来源: AP

来自德国的本笃16世此举显然具有重要意义。二战结束后,人们有意保留了当年由3个大营地和40个小营地组成的这个欧洲现代史上最大墓地中的两个营地,以期永远警示后人。

如今是陈列馆

奥斯威辛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为奥斯威辛一号的主营地和3公里以外的被称为奥斯威辛二号的比尔肯瑙灭绝营。主营地的面积为20公顷,比尔肯瑙营地的面积为175公顷。在当年的奥斯威辛一号还保留着28栋两层建筑物,现在,那里是陈列馆。陈列馆入口处有一块指示牌,告诉人们,它不仅仅是一个陈列馆,而且也是一个没有墓穴的墓地。

历史学家亚施坚斯卡在奥斯威辛-比尔肯瑙国家陈列馆工作已逾20年。她指着一个骨灰盒告诉说,一个骨灰盒象徵着在奥斯威辛死者的一个墓穴。据估计,在整个集中营有100万到150万人死亡。其中90%是犹太人,波兰人居其次,占第三位的吉普赛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来自德国,占第四位的是俄罗斯人,多为俄罗斯战俘。

对自由的嘲讽

进入主营地的大门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劳动使人自由”。每天,犯人们经过这座大门前往劳动场所,晚上,又经过它回到营地,-假如他们还有力气,假如他们没有被凶残的监管人枪杀或殴打致死的话。营地乐队在人们进出时奏起进行曲。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被迫建造比尔肯瑙灭绝营的正是犯人们自己。

1941年夏,纳粹开始实施大规模灭绝犹太人计划。在这方面,奥斯威辛-比尔肯瑙起了中心作用。当年10月,开始了平房丶毒气室和在比尔肯瑙的4个焚尸炉的建造。1942年1月20日,希特勒在臭名昭著的柏林万湖会议上指令“最终解决犹太问题”。根据该指令,欧洲全境的1100万犹太人都必须在肉体上被消灭。

比尔肯瑙的4座焚尸炉拥有每天平均焚烧3000到4000具尸体的能力。然而,这一能力也已供不应求。亚施坚斯卡站在一座复制的营地模型前告诉说:

“今天,人们在比尔肯瑙只能看到当年的毒气室和焚尸炉的遗迹。但我们有当年营地的照片和施工图,以及狱犯和波兰强制劳工的证词,还有少数幸存者的陈述。在一个地下房屋的左边是更衣室,第二个地下室被称为浴室,里面的确也装有淋浴喷头。然而,党卫队装入天花板内的不是水,而是B型氰,为硅土颗粒状,里面含有氰液体。如果扔进5至7公斤此类呈水晶状的小颗粒石块,足以在25分钟内使大约1500人丧命。”

这个工业化大规模杀人的地点-比尔肯瑙只留下了废墟。这是有其原因的:纳粹赶在盟军解放集中营之前进行了消除罪证的工作。亚施坚斯卡说:

“我们现在正站在毒气室和二号焚尸炉的遗址前。当年,党卫队将它们炸成了废墟。前面,可以看到地下更衣室的部分遗迹,再往前是毒气室的地下部分,左边是焚尸炉的遗留部分。能看到的只是铁轨的痕迹,当年,运尸车便是通过这些铁轨将尸体推入焚尸炉的。”

在比尔肯瑙集中营的营区内,现在是中心纪念馆,其纪念碑的主要部分采用的是焚尸炉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