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西方愿意牺牲经济利益、为价值观而战吗?

2022年4月23日

《新苏黎世报》呼吁,西方国家必须在乌克兰战场向北京专制者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西方愿为价值观而战”。《焦点杂志》刊评认为,当年苏军入侵阿富汗时,贪婪的西德就未曾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如果这种贪婪不能被制止,欧洲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对华依赖。

https://p.dw.com/p/4AKsY
今年1月,蔡英文在高雄视察海军舰艇
今年1月,蔡英文在高雄视察海军舰艇 图像来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AP/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俄乌战争走势昭示着台湾的未来 - 它能够抵抗中国"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俄军在乌克兰战场遭遇不利,让北京三思,也让台湾提升了信心,不过,要想彻底抵挡住来自北京的威胁,台湾依然需要加强自身的实力和更多的外部援助。

"假如台湾人现在就此觉得高枕无忧,那就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乌克兰战争表明,被侵略的国家必须先自救。要是乌克兰人没有在一开始尽全力抵抗俄罗斯侵略者,他们的国家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对于台湾也是同样道理。台湾必须尽一切努力来确保自主抵抗军事入侵的能力。前些年,台湾的兵役期从两年逐渐减低到4个月,这是一个错误。现在寻求重新延长兵役期的方向则是正确的。蔡英文总统还启动了一些其他措施,比如加强后备役军人的训练向民众发放国防手册,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战争,这也是很明智的做法。"

"此外,台湾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军力。总人口只有2300万的台湾,必须主要依靠技术而非规模。台湾的国防预算只有中国的二十分之一,因此必须尽可能高效地运用手中的资源。比如,大型战舰尽管令人印象深刻、能够满足将领和政要们的虚荣心,但是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的覆灭则表明,相对更低调的反舰导弹能够发挥何等作用。所以,台湾必须依靠那些能够用尽可能低的代价去尽可能大地提升中国靠近台湾岛难度的武器。"

Taiwan Symbolbild Konflikt mit China
《新苏黎世报》呼吁,西方国家必须在乌克兰战场向觊觎台湾的北京专制者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西方愿为价值观而战”。图像来源: Dado Ruvic/REUTERS

"还有一个问题也需要解答:在形势严峻时,台湾能够得到哪些外部援助?乌克兰的战例已经表明,没有外援万万不行。台湾并未和任何国家订有军事同盟,和乌克兰相似,台湾只能寄希望于志同道合的国家届时能够真的出手相帮。"

"根据1979年的《与台湾关系法》,美国规定了自己在台湾需要抵抗中共大陆时具有援助之义务。但是,这部法案并没能明确军事协防之义务。当年美国的这种战略模糊主要是为了防止从中国逃亡台湾的蒋介石军阀集团主动对中国大陆发起军事挑衅。但是今天,这种危险已然不复存在。民主化之后的台湾,已经抛弃了反攻大陆的白日梦。"

"因此,不断有美国政客 (尤其是保守派) 呼吁华盛顿向北京明确表示:在台湾遭到入侵时,美国将会协防。不过,要是美国真的向台湾允诺明确的安全保障,则又会毫无必要地挑衅北京,使得中国当局面临更大的'不得不动手'之压力。"

"有鉴于此,华盛顿最好还是通过行动而非言辞来表明支持台湾的立场,即:向台湾提供武器、在亚太地区加强存在感,并且在特朗普时代终结后的今天,显现出美国依然是全球民主政体的可靠伙伴。"

"乌克兰战争还给其他所有西方国家一个教训:尽管领军角色由美国扮演,其他所有盟国依然需要做出自己的贡献。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现在必须毫不模糊地站在民主台湾一边,必须维护好和台湾的密切经贸与文化往来。在立陶宛等国因展现对台团结而遭中国惩罚时,西方国家必须要团结。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在当前的俄乌战争中必须要帮助乌克兰抵抗俄罗斯,这样才能向莫斯科和北京的专制者发出清晰的信号:西方愿意为自己的价值观而战。"

《焦点杂志》刊评认为,德国以利益为导向的外交政策,始于70年代颁诺贝尔和平奖的勃兰特总理,他开启了主动接近苏东阵营的进程;后来,当苏军入侵阿富汗时,贪婪的西德就未曾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如果这种贪婪不能被制止,欧洲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对华依赖。
《焦点杂志》刊评认为,德国以利益为导向的外交政策,始于70年代颁诺贝尔和平奖的勃兰特总理,他开启了主动接近苏东阵营的进程;后来,当苏军入侵阿富汗时,贪婪的西德就未曾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如果这种贪婪不能被制止,欧洲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对华依赖。 图像来源: Frank Sorge/imago images

慕尼黑出版的《焦点杂志》刊登了由德国政治学教授Alexander Görlach撰写的客席评论。文章以"为了避免成为中国的仆从,我们必须从普京的闹剧中吸取教训"为题指出,民主国家必须认识到过去几十年和专制国家打交道时的错误,否则就会在对俄能源依赖后陷入更危险的对华经济依赖。

"自由世界必须要尽快采取行动,吸取对俄政策的教训,从而避免永远地沦为中国的仆从。实际上,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我们不能就此举手投降地以为:'反正民主制也胜不过专制'。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它根本不正确。自勃兰特总理执政的60、70年代起,联邦德国就在明知风险的情况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陷入了对苏联或者俄罗斯地依赖,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里根都对此发出过警告。苏军入侵阿富汗后,西德虽然也参与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但是与此同时,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却依然毫无阻碍地继续输往西德。这一幕是否似曾相识?"

"其实,民主国家也很擅长进行长期规划。不过,要是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就难以挽回了。北京现在对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战略假设,完全基于对德国陷入对俄依赖性的观察。"

"自从勃兰特总理以来,贪婪的德国经济界就在发自肺腑地支持(依赖俄国的)能源政策。这种贪婪也会让德国陷入对中国的依赖。这一计划至今依然奏效,并非因为专制者本身有多聪明,而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普遍不愿从政治错误中吸取教训。"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