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吴英被判死缓,法律背后的博弈

2012年5月22日

中国官媒新华网消息,备受关注的“吴英案”经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后作出终审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吴英死缓。中国法学学者和社会学者认为吴英生命虽保,但这并不是一个公正的法律结果。

https://p.dw.com/p/14zm0
In this photo taken on Saturday April 16, 2009 and made available on Tuesday April 19, 2011, Wu Ying, head of the Bense Holding Group, stands on trial for allegedly raising over 390 million yuan by promising high returns to her creditors at the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in Jinhua in eastern China's Zhejiang province. (Foto:AP/dapd) CHINA OUT
吴英图像来源: AP/dapd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中国官媒新华网报道,5月21日下午,就吴英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重审后,对吴英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

"吴英案"被中国社会广泛关注,她曾为浙江义乌的企业家,因在温州当地采用民间借贷方式筹集企业发展资金而入狱。中国检方对吴英指控:"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间,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人民币7.7亿元。"2009年12月18日,浙江金华中级人民法院对其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死刑;

2012年1月1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此案进行二审宣判,终审驳回吴英上诉,维持对她的死刑判决。其后中国知名的经济学者茅于轼、法学学者张思之、滕彪、社会学者张鸣等均就此案发出呼吁,认为该案与中国金融垄断的大背景紧密相联,对"吴英案"的判决结果将影响中国金融改革甚至政治改革进程。网友也发起声援吴英的网络行动。2012年4月20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宣布:依法裁定不核准吴英死刑,将案件发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Chi2205 Wu Ying - MP3-Mono

"判她死缓结果是极其不公正的"

在获悉"吴英案"重审结果后,一直关注此案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者滕彪向德国之声表示,虽然吴英无性命之虞,但这个结果并不是一个公正的法律判决:"判她死缓是极其不公正的,从现有的证据来看,吴英显然不构成集资诈骗罪,而且也不构成吸收公众存款罪,以集资诈骗罪判她死缓显然是不对的,不符合目前的法律规定。"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张鸣也认为,此案结果并未体现法律的胜利,中国当局在世界性的废除死刑的大背景下,判处吴英死缓,这种结果并不能让公众满意:"如果当局判她无罪,是有难度的,但判处死缓,这种让步不够。"

"案件背后的非法制力量占了主导作用"

滕彪认为,在吴英案整个过程中,扭转吴英命运的主要力量来自网络上汇聚的公众意见。但在其背后,也交织着政治力量之间、政治力量与民意的博弈:"如果没有微博的力量,吴英肯定会被核准死刑,肯定是会被枪毙的,我想政府高层也会有一些人希望能够留吴英一命,但没有微博的话结果不会是这样。但是决定这个案件背后的非法制力量,还是占了主导作用。判吴英死缓,显然也不是根据法律,是背后力量的博弈。"

张鸣也认为当局判处吴英死缓,仅是在社会矛盾凸显的大背景下,对民意的一点让步。

"中国的金融垄断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吴英案暂时告一段落,围绕案件结果的争议之外,学者和公众讨论最多的依然是吴英案与中国金融改革的关系,透过吴英案的结果,学者们对中国当局开放民间金融并不乐观。

张鸣认为中国未来会逐步开放金融领域,但会非常艰难:"现在中央垄断的一些领域,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是政治问题。利弊权衡使现在的改革非常难,但早晚得开放,不开放是不行的。但吴英这个案子并不是说民间金融从法律上有松动了。"

滕彪认为中国的金融垄断局面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因为其已经严重制约了民间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吴英案通过媒体的报道,网络的讨论,应该说对促进金融体制的改革有一定的作用,但目前来看,仅凭这一个案件来推动中国金融制度还是不太现实。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作者:吴雨

责编: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