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印度人看中国:“伙伴加对手”

2010年7月21日

作为上海世博会东道主,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就在印度商业界人士在上海努力寻找更多商机的同时,印度国内正热烈讨论着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崛起对印度的影响。

https://p.dw.com/p/NIwD
2006年11月21日,胡锦涛在新德里受到印度总理辛格欢迎图像来源: AP

上海世博会印度馆占地4000平米,耗资数百万美元。为了一个6个月后将被拆除的展馆如此不惜巨资,可见,印度是希望借此机会希望分享中国经济腾飞的成果。

印中两国的边界长达2185公里,两国长久以来一直有边界冲突。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的雅鲁藏布江)水资源问题和西藏问题上印中也还存在分歧。1962年的中印战争更是两国冲突的集中表现。不过,随着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愈加密切的贸易往来,印中关系也呈回暖趋势。

中餐早已是印度菜肴的组成部分

如果问及对中国或中国人的印象,印度人马上有一连串的形容词:共产主义,勤奋,人权状况差,信息不公开,争取获得更多国际势力,好战,显阔,是巴基斯坦的友邦…可要问到中国菜,印度人会流露出喜爱的神情。中餐对印度人来说已经不是异国风味,而是早就成了印度人每日饮食的一部分。塞加尔(Usha Sehgal)是家庭主妇。她说,没有一顿印度菜里缺少中餐的成分。市场咨询师杜贝(Himanshu Dubey)也很喜欢中餐,他还认为其他方面的共同之处将"东方龙"与"南亚象"连在了一起:"印度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都有就业和环保等相似问题。我们的社会问题也相近。两国在商贸上往来密切。"

China Indien Wirtschaft Importe
新德里街头一家中国玩具专卖店。—本照片由作者惠于提供图像来源: CNC

中国:伙伴加对手

尽管印度政府向欧盟和美国一样采取了进口中国产品的收紧政策,比如增收关税等,但印度市场还是充斥着来自中国的展品。特里帕蒂(Shefali Tripathi)印度服装业的行业咨询师,他一方面抱怨中国产品"入侵"了印度市场,另一方面也指出印度政府与北京相比的不足之处:"中国产品的涌入是对印度工业一大威胁。中国人是完美主义者,而印度人却不追求完美,特别是印度工业界组织极其混乱。中国政府为本国工业提供很多支持,而印度的官僚主义太严重,你要是申请做什么事,会得到1000个拒绝理由。而中国不是,中国人会想怎么能解决问题,向前发展。"

Vinay Kant Mishra
印中贸易中心主任米什拉图像来源: CNC

许多印度人都持与特里帕蒂类似的观点,有些畏惧中国的经济发展,又对这条"东方巨龙"的腾飞多少持怀疑态度。1962年中印战争,以及中国同印度宿敌巴基斯坦的紧密关系都是印度人关注讨论的话题。位于新德里的印中贸易中心主席米什拉(V.K.Mishra)认为,印度在不忘记同中国历史上一些摩擦的同时,也要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印度是个庞大的市场,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每年来自中国的进口额高达270亿美元。当然,有的印度人会想到印中历史上的问题,战争,还有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关系等,不过只要印中双边贸易是对印度经济有益的,我们就该继续合作,如果哪一天印中贸易对印度不利了,那中国也将失去印度这一市场。"

China Indien Beziehungen Essen
印度人吃喜吃中国“馍馍”。图像来源: CNC

而目前印中两国的贸易从数字上看是有利于印度的,2010年一开始,印度向中国的出口增加了75%,特别是在纺织、石材和贵金属方面,大大缩小了印中贸易逆差。

语言是沟通的前提

印度大学里学习中文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这可能是证明印度人正在渐渐忘记过去的不快,而着眼"东方"。如今,比起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来,印度人更愿意选择中文作为外语学习。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所的穆克杰(Priyadarsi Mukherjee)教授介绍说,不仅是印度城市里的学生,大量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也对中国感兴趣,希望能从中国的经济腾飞中获益:"上世纪80,90年代时,学习中文的印度学生主要是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文学感兴趣,但从2000年以来,更多的学生是从工作前景考虑。他们学中文前会看着对自己今后找工作是否是个优势。以前工作机会主要看成绩,看智商等条件,现在讲究综合素质。目前我们的学生名额已经招满了。特别是想掌握中文对话交流的人特别多。一些来自农村地区的印度学生英文不太好,这对我们授课也是一个挑战。"

过去,尼赫鲁大学的中文系学生举止可数,现在不仅学生数量大增,而且入学考试也竞争更加激烈了。

阿里安(Aryan)是尼赫鲁大学的毕业生,他的家乡在印度农村。当年他看到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提供的无限的就业可能时,就放弃了俄语专业改学中文:"我是因为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我读中文专业大学2年级时,就做一些兼职。我看到有那么多'中国制造'的商品,觉得对中文的需求也肯定会很大,因为有市场就需要交流和沟通,就需要语言能力。"

经济发展能保障自由选择权么?

Indien Verkehr
印度交通也拥堵图像来源: AP

印度和中国都被认作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而印度国内以及国际上一些讨论中不乏有"为什么印度的经济没有像中国那样奇迹般发展"的问题,而答案之一往往是:中国人很拼命,印度人讲究民主。市场专家韦尔基斯(Nitish Vergese)权衡了相关讨论中的正反观点后表示:"在印度政界和民众中有一种反中国的态度。一方面印度想达到经济增长10到12个百分点的目标,而这正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印度达不到这个目标,就说因为印度是民主国家。我们看到的一方面是中国政府和他们明确的目标,政府调控经济,中国经济会稳步发展的。但是经济发展也意味着个人的自由发展,就是个人有权自己选择,而不是一切都由国家控制。"

在印度政治家、决策者和媒体眼中,中国是个不太令人喜欢的邻居:边界冲突、水资源纠纷、西藏问题、与巴基斯坦的合作等。但出于对双边经济关系的考虑,印度政府在发表对中国的看法时,又会措辞极其小心。然而,对于普通印度人来说,中国不仅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工厂",中国不是手机、电脑、中餐的代名词,而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生活方式"。目前,印度就好比在尝试一瓶新的香水,香水的名字叫"中国",香型可能有点甜,略带酸,甚至微苦。

小资料:印度与中国

这里是咖哩的故乡,也是«西游记»唐三藏取经的国度,甘地的“不合作运动”写在世界伟人传记里,恒河边日升又日落,沐浴了千年的灵魂。今日的印度,宝莱坞的华丽歌舞天天上演,高科技人才进军全球。新与旧在此碰撞,就像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中,男孩奔跑著,穿梭在贫民窟陋巷与现代都会间。

同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和印度,国土上边境相临,亦同为世界人口大国,两国往来历史至少可追溯至汉朝通西域时。这两个国家也常被相提并论,作为比较的对象。

今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一系列活动展开,印度将举办“中国节”,中国也有“印度节”。中印贸易在1990年代后发展较快,如今,印度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大贸易国,中国则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

不过,去年中国出境的4760万名游客中,只有0.21%至印度旅游,为此,印度官员已展开新的旅游促进项目,欲吸引更多的中国旅客。

作者:Sunanda Rao-Erdem/谢菲

责编:凝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