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十面霾伏”有药可救?

2013年1月15日

本周二,北京的雾霾天气已经出现好转,但仍对健康造成危害。艾未未认为,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已经不可扭转。而环境问题专家则认为北京的空气污染依然“有药可救”。

https://p.dw.com/p/17KJd
This picture taken on January 12, 2013 shows a Chinese man walking along a railway track in Beijing. Dense smog shrouded Beijing on January 12, with pollution at hazardous levels for a second day and residents advised to stay indoors, state media said. AFP PHOTO / WANG ZHAO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图像来源: 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二(1月15),北京多天以来的雾霾天气危害程度从"危险"降至"不益健康"。当天早间少量降雪后,中国官方公布的质量指数显示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依然很高。美国大使馆警告北京周二的空气质量为"不健康"。由于大雾以及天气因素的不利影响,空气污染现象目前已经不仅仅出现在北京,也出现在中国东北中部大片地区的多个城市。中国媒体《新京报》将这种现象称为"十面霾伏"。

Ai Weiwei mit Maske (Protest Luftverschmutzung). Bild geliefert von DW/Shenjun Liu: "Meine Kollegin Su Yutong hat Copyright dafür und ist einverstanden, dass wir es benutzen dürfen!"
应对空气污染 艺术家艾未未戴起了专业防毒面具图像来源: Reuters

同时,中国的投资者却从中国北方许多城市的雾霾天气中,看到了生财的机会。除了各种防尘口罩、空气净化器、抗呼吸道感染药物和环保监测仪器热销以外,据中国多家证券媒体报道,从周一开始,A股市场中环保、医药等概念股纷纷大涨,多只个股"强势涨停"。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雾霾一般不会持续太久,一旦遇冷空气或是大风,雾霾即会携带概念股利好一起消散。

非政府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德国之声,北京15日晨间的空气质量确实有相当明显的好转。与之前污染严重的情况相比有很大幅度的缓解。因为从14日夜间开始,北京地区风力有所加大,特别是对北京东部地区的严重污染有大幅度缓解。再加上15日晨间飘落的雪花,都有助于降低颗粒物的浓度。

官方不避讳自我批评

德新社15日发表报道称,北京各大医院均表示,患有呼吸道、心脏以及循环系统疾病的人数剧增。该报道称,受政府控制的官方媒体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分析报道造成空气质量恶劣的原因。其中批评了以环境为代价的盲目发展,相关环保规定的执行无力以及有关方面未能及时对雾霾天气警报做出反应等现象。

身居北京的艺术家艾未未通过网络,发布了一张头戴专业防毒面具的照片。他向德国之声表示,近一个星期以来,中国包括北京在内30多个地区的空气质量可能都创下了最坏的纪录。虽然这看上去像是气候的一个自然现象,但空气和环境污染实际上是几十年来消耗自然资源,让环境付出沉重代价,不加选择的让有害于环境的材料大幅度,无节制,无控制的滥用造成的。艾未未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一个结果。它几乎是不可扭转的一个结果。因为环境也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中国人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The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CCTV) building is seen next to a construction site in heavy haze in Beijing's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January 14, 2013. In an unusual display of unity in criticising a troubling domestic social problem, Chinese media are giving prominent coverage to the historically high level of air pollution that has choked wide swaths of the country for the past few days. Air quality in Beijing was far above hazardous levels over the weekend, reaching 755 or higher, according to an index known as PM2.5.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recommends a daily level of no more than 20 for PM2.5, which measures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 diameter of 2.5 micrometers. REUTERS/Jason Lee (CHINA - Tags: ENVIRONMENT BUSINESS MEDIA)
“十面霾伏”中,“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图像来源: Reuters

艾未未指出,北京机动车使用量激增造成的交通恶化以及城市化的恶性膨胀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因为"中国只有依靠廉价的,恶性的发展。才有可能满足所谓的国民总产值的指标。为了达到这一指标,各个领导层完全缺少科学的、伦理的争论,或者说是这方面的控制。完全是没有节制的开发的结果。"

空气无法"特供"?

近几年来,中国老百姓在生活中不得不面对毒奶粉、毒食品、毒药品、毒水等一系列含有有害物质的生活必需品所带来的疑惑与侵害。而政府领导干部在所有相关方面都能够享受不同程度的"特供",已经是民间早已有所了解的常识。环保活动人士胡佳表示, "中南海有特供的空气",所以领导们不关心公民呼吸的空气已遭严重侵染的事实。艾未未表示:空气没有开关,可以随时调整。这不是一个可以通过特供来解决,而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然他们(政府官员)不会是因为由于他们陷入到这种状态下,而为这个事情有所觉悟。我觉得这个压力必然是要来自媒体和民间。但是由于中国社会不具有媒体的监督,没有民间公共舆论的平台。所以事情才会变得如此之恶劣。否则这是一个很久之前就应该引起注意的事情。直到这个事情变得不可扭转的时候。才会被人们意识到。"

专家:“找回蓝天,北京需要10至20年”

生活在北京的环境专家马军认为,治理大气污染确实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目前的状况仍然可以逆转。然而北京的现实让治理已是相当困难,至少需要10至2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这也是在管理者大力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才可以完成的治理目标。"找回蓝天"首先需要信息的监测和发布。马军指出,北京市政府在此次灰霾天气中的相关表现有所进步。第二步是做好警示和倡导工作,动员公众自觉地参与到应急减排的过程中。

马军表示:"所有的这一切都还是一种被动的应对,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应该永远的这样去被动应对。必须主动地采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减排,因为现在污染量的排放量大大的超过了环境的容量"

这位环境问题专家坦言,中国的减排并不容易。因为其中涉及许多污染环境的企业受到各种保护。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突破执法不严的难关,公开相关企业排放的信息,将其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才有可能真正推动减排。艾未未则从更广的角度分析指出解开以环境为代价保障经济发展这一死结的思路。他认为,中国必须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一种政治结构来完成社会平衡与科学的发展。这个结构必须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团体,不同诉求人群对世界的看法。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一种世界观,那么它必然会走向极端。

作者:任琛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