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政改:香港「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李幸璇2015年4月23日

香港特區政府於22日(周三)宣佈2017年特首普選辦法方案,媒體的看法大有不同,泛民派的立場成為了不少報章的評論中心。

https://p.dw.com/p/1FDKu
4月22日,也有人在立法會門外聚集,支持政改方案圖片來源: Reuters/Tyrone Siu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政改方案22日正式出台,內容跟人大"831"所定下的框架無太大差別,主要變化是將提名參選人的"入閘門檻"從原來的150人降低到120人。早前,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在網志上寫到,政改方案能否通過,很可能是香港會否由盛轉衰的分水嶺。而方案出台後,亦迅速引來了各方評論,媒體對之的看法亦大有不同。

對香港政府一般持批評態度的《蘋果日報》於23日以"團結否決偽普選方案再重新上路"發表社評,指政府沒有誠心回應市民期盼在2017年順利落實普選行政長官的訴求,反而把一個『真篩選假普選'的爛方案硬塞到市民頭上。評論提到去年10月因反對政改決定而引發的的"雨傘運動",提到任何稍稍重視民意的政府都"該好好檢視8.31的錯誤決定,重新開展諮詢,回應市民的真普選的強烈訴求……很不幸,虛怯的當權者只剩冷漠與傲慢,市民的堅持、犧牲根本不放在眼內……特區政府昨天提出的所謂終極政改方案堅持把框架原封不動引入,決意把市民幾十年的特首普選夢打碎,要市民俯首認命。"該評論亦呼籲市民不能"同流合污","因為袋住的是腐蝕香港制度、精神、人心的毒物,因為袋住的是令我們不斷矮化毒藥。"

《東方日報》卻認為政改方案雖然未盡人意,但"一人一票普選總勝過一千二百人選舉,向前一步總勝過原地踏步,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也是民意普遍支持'袋住先'的主要原因。"評論認為,反對派根本不希望香港落實普選,因為這意味"靠民主吃飯"他們將失去政治本錢。"反對派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而固執己見……已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明報》亦於社評"政改方案未搭下台階 2017普選特首難樂觀"中表達對政改方案的擔憂。社評認為,政府及泛民無意尋求妥協,中央與泛民相互猜疑,"從事態發展顯示,政改被否決的可能性極高……若今次政改失敗,那就沒有贏家,大家都是輸家。"社評在後段提出,希望"北京與本港反對陣營重拾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實質商討,尋求妥協,落實2017年特首普選,扭轉'統統皆輸'局面,把香港從由盛轉衰的分水嶺拉回來。"

Hong Kong Boykott Wahlreform Gesetzentwurf Protest
泛民主派的立場,成為了不少報章的評論中心圖片來源: Reuters/Bobby Yip

《大公報》則以"2017一定要得 民意支持 一定會得"為題發表社評,支持政府的政改方案。社評提到,方案公佈後"不少經歷過殖民管治的 中、老年市民,對於兩年後能夠首次用自己手上一票選出特區行政長官,真正體會到當家作主人的滋味,更是充滿憧憬和感動得熱淚盈眶。"文章又指,泛民一直擔心的"入閘問題"已經因為提委會所需提名人數由150人降至120人而得到解決。

《文匯報》亦大力支持政府的政改方案,提到反對派議員至今聲稱否決人大方案有違香港的主流民意。文章提及,"香港作為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對政制發展存有不同意見很正常,但政制要向前發展,大家就必須求同存異,放下成見,尋求共識……反對派若不改弦更張,政制發展就只能原地踏步……到時,反對派就要背上'普選殺手'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