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D&G禁拍引發市民抗議

2012年1月9日

據香港多家媒體報導,1月8日下午,在香港尖沙嘴廣東道D&G店門外,逾千名香港市民進行示威行動,抗議該店早前設置禁拍區,示威市民高喊口號,反對歧視港人及要求爭取起碼的生活尊嚴。

https://p.dw.com/p/13gUv
Eine Frau in HongKong demonstriert vor einem D&G Geschäft gegens Fotografieren, in der Befürchtung, dass die Produkte im Festland China raubkopiert werden. Diese Demonstration am 08.01.2012 zählt bis zu 1000 Einwohner in HongKong. *** Bild von Cai Shufang, DW Zeit: 08.01.2012 Ort: Hong Kong
香港市民在D&G門前抗議圖片來源: Cai Shufang

剛剛度過聖誕和新年假期的香港,依然有著節日的氛圍,時代廣場、海港城等永遠人流如織,行走其間,會感受世界最前沿的氣息,也會聽到愈來愈多的普通話及大陸各地方言,恍惚間人會產生在北京或是在中國任何一個大城市的錯覺。關於大陸豪客一擲千金在港購物的故事也不斷經由媒體曝光或在坊間演繹。香港市民最初並沒有去思考,這究竟會和自己的生活發生怎樣的聯繫?

近日,位於香港尖沙嘴的名店D&G在店外設置"禁拍區",禁止香港市民在對該店拍照,但允許大陸遊客進入店內隨意拍照,併發生保安以"有智慧財產權,未獲該公司授權不可拍照"為由,遮擋欲拍照的港人和惡語驅趕香港市民事件;有傳是臨近春節,有大批大陸高官及親屬到D&G購物,因擔心隱私洩露而要求商家設置"禁拍區"。

其後,有香港市民在網上發起抗議行動,1月8日下午3時多,先是有數百港人到店外和對面馬路上示威,隨後人數不斷增加,現場人群打出各種標語:"今天歧視港人,明天歧視中國人,請各位罷買辱人商品"、"我要拍照權"、"抗議D&G,霸權主義,歧視香港人"等,更喊出中國大陸民眾抗爭流行語"草泥馬"直到晚間,現場有抗議市逾千人。

D&G為義大利品牌,其香港門店位於尖沙嘴海港城;海港城也吸引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進駐並吸引中國大陸遊客在此購物。在發生保安驅逐市民事件後,D&G並未作出積極的危機公關處理,抗議發生時,D&G緊閉店門,截止港媒報導時,未有回應。

"我們很生氣,要表達我們的憤怒"

德國之聲電話採訪了參與抗議D&G行動的香港民主人士蔡淑芳,她向德國之聲介紹香港的很多名店出現一種趨勢,因為近年大陸的購買力增強,這些名店顯示出對香港本土市民的歧視,此次抗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起的。但這並不是香港人與內地人矛盾的爆發,此行動也不代表對內地人的歧視。

"我們只是想要人知道在公共空間拍照、走路、自由行動的基本權利都會被剝奪,他們只是有錢人的工具和保安,他們竟然有權利傷害我們香港人的權利,所以我們很生氣。我們要表達我們香港人的憤怒,裡面還有一些內幕我們可能不知道,但是基本的權利我們要維護。"

"我們要找回香港的靈魂"

蔡淑芳也指香港目前已經成為地產霸權的世界,形成官商勾結和財團壟斷,近年,每一幢美侖美奐的高樓大廈背後,普通市民生活水準愈見低下,貧富懸殊情況明顯。近期由於香港老街區臨街店鋪發生大火,香港政府藉機打壓和取締小商販,在香港灣仔太原街、銅鑼灣女人街等香港市場熟知的街道,懸掛著街道店鋪主對政府的抗議條幅。蔡淑芳說這些都是香港市民賴以生活的店鋪,政府無視底層民眾生活,只為大財團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這也是此事件背後更深層次的社會背景。

D&G事件成為點燃民眾情緒的導火索,這情緒中包含著對貧富懸殊的憤怒、本土底層民眾對生存狀態的無助,對近年香港大陸化的抵觸等。

"我們香港人從一個網路世界真的有一種行動了,我們走上街頭是維護本土利益,找回我們的城市香港的靈魂,我們失去太多的東西了,我們是普通的人,我們有起碼的生活的尊嚴和生活的態度,我們可以去選擇嗎?我們已經發現香港的政府已經不能代表我們香港人的利益了,他們和中國政府一樣會用強權打壓我們、欺負我們,我們甚至連選舉的權利都沒有,政府剝奪了我們太多的權利了,現在我們連自由行走的權利也沒有了,這是我們最基本的權利。我們要找回這些。"

"政府要讓民眾有向上社會流動的機會"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客座教授鄭宇碩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認為香港市民對D&G的杯葛行動,顯示了香港社會中貧富差異的矛盾,雖然很多經濟方面的結果是由市場的自由選擇產生,但是香港政府面對這個訊號,應該做出自己的反應。

"這是貧富懸殊引發的憤怒,主要也引起了中下層青年的憤怒,這也不單單是簡單的影響,而是怎樣面對全球化的經濟體的變化,如生產要素和人才的流動非常的快,在香港也產生了競爭的壓力,也催生社會的貧富懸殊,政府要怎麼樣為這些年輕人提供就業機會,讓他們感受有充分的向上社會流動的機會,這也是政府要面對的挑戰。"

作者:吳雨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