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阿爾茨海默—老年的詛咒

2006年10月29日

全球面臨的頑症之一是阿爾茨海默氏症,也稱早老性痴呆症。德國波昂的學者就在研究這種疾病的患病原因,其中包括它和食品的關係。請聽德國之聲記者的以下採訪報導。

https://p.dw.com/p/9J48
後期患者沒有能力和他人進行任何形式的交流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dpa

老年人口的增長,致使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患病率也在增長。據估計,這種疾病的患病率在65歲的人群中是2%,在70歲的人群中是3%,在75歲的人群中,這個比例已經提高到6%,而在85歲的人群中甚至達到25%左右。在85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者的比例又有所下降,因為患有這種病的人很難活到這個歲數。

目前,德國有90多萬人患有痴呆症,其中65萬人患的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由此可見,它是最常見的一種痴呆症。波昂大學附屬醫院神經病科的主治醫生耶森(Jessen)對這種不治之症的病情發展瞭如指掌。他介紹說:「記憶障礙一開始表現得非常明顯,也就是說,患者確實很難記住不久前剛剛發生的事情,這是短期記憶。隨後,長期記憶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大的障礙。與此同時,方向感也出現障礙。在病情發展後期,患者在自己家裡都會搞不清東南西北。到了病情發展的最後階段,患者原則上已經沒有能力獨立去做任何事情了,沒有能力和他人進行任何形式的交流。」

耶森所在的神經病科是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終點站,住進來的都是臨終的晚期病人。作為老年記憶病診斷中心主任,耶森致力於研究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早期診斷方法,以便盡早識別這種頑症。他介紹說:「人的年紀越大,患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風險也就越大。親戚當中有得阿爾茨海默氏症的人,自己得上這種病的風險也大。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其它因素也已經被證明會損害大腦,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體重過高等等。」

目前的情況是,患者一旦患病,服用藥物只能減緩記憶力的消失進程,但卻不能予以阻止。就像當年德國醫生阿爾茨海默已經認識到的那樣,患病根源是因為大腦中的蛋白質沉積在作怪。這些蛋白質沉積究竟是怎麼做的怪,這是波昂大學附屬醫院的生物化學家兼藥物學家呂特約翰(Lütjohann)研究的課題。他介紹說:「這些蛋白質一旦糾結在一起,就會盤據在大腦的一定區域,阻截那裡的一定的新陳代謝途徑,致使這一區域的神經細胞漸漸死亡。」

呂特約翰的拿手課題其實是膽固醇,也就是血脂。現在他發現,降膽固醇的藥,也就是所謂的施德丁(Statine)類藥物看來也可以降低患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風險。他說:「我們從細胞試驗和動物試驗中可以觀察到,假如我們給細胞或者給動物加一些施德丁類藥物,降低它們的膽固醇,它們原有的類似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病變進程就會減緩。」

呂特約翰告知,這裡的矛盾在於,人類的大腦也需要膽固醇,因為有了膽固醇大腦才可以生成健康的細胞。在膽固醇和大腦蛋白質的病態沉積之間存在著直接關係,這對阿爾茨海默氏症研究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進展,但人們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呂特約翰說:「我們現在知道施德丁類藥物有很多副作用。幾年前人們對施德丁類藥物的歡欣浪潮也因此平緩下來。當時人們把施德丁類藥物看作是又一個未來的家常藥,就像阿司匹林一樣,即管用,還沒什麼副作用。現在人們意識到,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德國圖賓根大學附屬醫院的科學家們不久前提出可對阿爾茨海默氏症進行預防接種的建議曾經引起轟動。他們的動物試驗表明,這種方法是成功的,但是在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身上進行的試驗卻表明,極個別受試者卻因為接種而患了腦膜炎。

儘管出現這些波折,波昂神經病院的耶森卻堅信,只要人們堅持不懈地繼續研究,不久的將來,阿爾茨海默氏症就將不再是不治之症了。他說:「學術界現在有很多思路,都是很有希望的思路。假如你是一位樂觀者,你完全有理由期望,或許在今後5到10年,將會有一個可以根治的醫療方法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