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德國鐵路勞資談判埋葬社會安寧

Henrik Boehme2008年1月15日

在經過一場曠日持久的勞資談判之後,德國鐵路與火車司機工會終於在上周末達成了共識,從而結束了鐵路罷工的危機。德國鐵路總裁鬆了一口氣。雙方準備在本月底簽署新的薪水合同。但這次勞資談判很可能會給整個德國的勞資談判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而對相對安寧的德國來說,這也許就是動蕩的導火索。

https://p.dw.com/p/Cq0Q

上周日,德國交通部長蒂芬澤很驕傲地向大家展示了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幾行字,還有兩個人的簽名:德國鐵路總裁和火車司機工會主席的簽名。這張紙條表明德國鐵路與火車司機工會之間的勞資談判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是一場長達十個月之久,並且異常艱苦的談判。因此這位交通部長驕傲地宣稱,這是一張可以進放進「歷史博物館」的紙條。希望他的說法沒有錯。不過這場即將結束的勞資談判真有可能會在歷史上留下一筆,因為這也許意味著德國社會安定的終結。

德國總共有四千萬雇員,其中僅有九千人是火車司機。而這九千名司機具備讓德國鐵路陷入癱瘓的能力,而他們也毫無顧忌地利用了這一點。坐在操縱台前的還有其它行業的人,比如飛行員,領航員及醫生等。如果大家都這麼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不錯,火車司機的收入低於他們的勞動付出是事實,增加他們的薪水也是應該的。但增加薪水的同時他們的工作時間也減少了,這就不得不讓人深思了。這應了懶人的邏輯-少幹活,多拿錢。如果這成為德國人的行為準則的話,那德國就只能靠老天保佑了。因為任何工會都不能解釋,德國的經濟如何用這樣的模式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德國工會聯合會主席索默爾對火車司機工會的勝利保持了矜持的態度。他雖然稱這一勝利是2008勞資談判的起跑令,具十分重大的意義,但同時對火車司機工會的談判方式表示了遺憾。

這並不奇怪。因為火車司機工會的勝利會給其它一些重要行業的工會做出榜樣。如果他們紛紛效仿的話,那到目前為止適用的整體薪水契約就不再有效了。儘管有些人認為整體薪水契約已經過時,但它是聯繫德國社會各階層的重要一環。德國經濟模式便建立在此基礎之上。它更是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石。而社會穩定是德國最大的財富。

但這方面的前景顯得十分黯淡:一些大工會如金屬行業工會及公共服務行業工會等將分裂成許多小工會。就像這次火車司機工會的情況一樣,這些工會之間互相爭鬥,每個工會都只為自己的小行業爭取利益。其結果是罷工成為德國的日常現象。所使用的手段也越來越粗野-甚至在一個企業內部。這其中蘊藏了極大的社會破壞力。火車司機在與檢票員相遇時還能問心無愧嗎?兩者都在同一家企業做事,火車司機的薪水上調11%,而檢票員的才上調4%。火車司機工會背叛了一個工會的原則,即團結的原則。該工會主席舍爾在即將退休之前為自己樹立了一個紀念碑。而人們應該在他的墓碑上寫上這樣的句子:這裡埋葬著德國團結的模式。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