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艾未未在政治背景下的"經濟犯罪"

2011年4月8日

4月7日,中國當局首次證實,藝術家艾未未因"涉嫌經濟犯罪"正在接受調查。在當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發布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指中國是法治國家,對艾未未的案例正在依法辦事,同時警告其他國家無權干涉此事。

https://p.dw.com/p/10pg1
圖片來源: dapd

4月7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發布會,據現場參加的記者介紹,參與者比以往增加很多,甚至有記者開玩笑的說,大家都是沖"經濟犯罪"來的,發布會上,眾記者也將焦點集中在艾未未被扣押一事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艾未未涉嫌經濟犯罪,公安機關正在調查,中國是法治國家,公安部門將依法辦事,其他國家無權干涉艾未未的個案,此事也與人權及言論自由沒有關係。關於艾未未被扣押的具體情況,他拒絕再回答,要求記者自行向中國相關部門查詢。

中國外交部發布評論後,香港《明報》、香港電視台、路透社等多家媒體予以報導,德國之聲查閱中國外交部網站,在4月7日例行發會布的內容中,對關於艾未未的問答根本未予公佈。

德國之聲也瞭解到,定性為"涉嫌經濟犯罪"的艾未未一案最新進展為,艾未未的母親、妻子等人依然沒有收到任何法律通知,也不得獲知艾未未被羈押在何處,4月7日,艾未未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劉豔萍被通知到北京朝陽區南皋派出所接受調查,但工作人員對她進行搜身和辱罵後,所問問題為艾未未到底和什麼人合作等。

在當前大政治背景下的經濟罪名沒有可信度

就外交部此番言論,德國之聲首先採訪了香港中文大學法律系主任傅華伶,他對此作出解讀:"關於經濟犯罪,可能是和特指國家工作人員的犯罪不同,應該是廣泛的意思,也許會指偷稅漏稅、也許指詐騙盜竊等;但這裡面會有一個大的問題,那就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指艾未未經濟犯罪本身是否可信的問題。這兩個月以來,有很多人失蹤、被拘留、被監控,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很強的政治背景,艾未未一事也是這個背景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時候說是經濟犯罪,可信度不大。"

同時,傅華伶指中國政府在近期抓捕多人的一系列行動中,並沒有履行法律程序,任意拘捕和羈押且不提供任何法律理由。

"希望借著這個罪名淡化他們對艾未未的迫害"

德國之聲也採訪了香港另外一位具有法律專業背景的人士--香港民主黨副主席蔡耀昌,他首先分析了為什麼中國當局在抓捕艾未未近五天之後,突然給出"經濟犯罪"罪名:"從事情的發展來看,這應該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隨意套用一個"經濟犯罪",其實對艾未未進行政治打壓和迫害。但中國當局不直接利用政治罪名對他進行扣查,也是基於西方國家給予中國政府的壓力,中國政府在艾未未失蹤幾天之後,必須得出來交待,比如他們透過外交部、新華社來發布消息;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們對有廣泛影響力的艾未未也不敢把"煽動顛覆政權"這樣的罪名壓在他頭上,但總得找個藉口,所以就說涉嫌經濟犯罪,希望借著這個罪名淡化他們對艾未未的迫害。"

蔡耀昌也分析,國際社會不會因為中國政府給出的藉口停止施加壓力,因為艾未未的事件在近期中國政府對維權、異議人士、作家等的一系列打壓事件中並不孤立,他呼籲海內外的公眾繼續對中國政府進行抗議,希望中國政府無條件的釋放艾未未和其他人士:"我們感到對艾未未或其他維權人士的打壓是違反法制原則的,我們必須要講出我們的聲音,不能讓這些不公義的事情繼續進行下去;而且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象兩年前的北京維權律師許志永一事,持續發出聲音,還是會對中國政府形成一些壓力。艾未未不應該背上任何罪名。"

"實際所為與外交部所稱法制國家不相符"

蔡耀昌對外交部發言人稱中國是法制國家,一貫按法律辦事的說法表示:"這與事實不符。剖析艾未未案例,他失蹤幾天後,才肯定被公安帶走。但按照中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應該在24小時之內通知其家人被警方拘留的事實、在什麼地方、犯什麼罪,但迄今為止,艾未未的家人依然沒有得到通知。另外"經濟犯罪"是一個很概括的概念,在《刑法》中也沒有一個罪名是"經濟犯罪",中國《刑法》有三百多條的,一定要說清楚是哪條的罪名。這些都表明是先把他抓起來,再尋找罪名。"

蔡耀昌對於艾未未一事保持審慎樂觀,他說起碼中國政府目前沒有找出艾未未"危害國家"這方面的藉口,可以看出國際壓力及公民行動的作用。

作者:吳雨

責編: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