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胡錦濤訪非有新意-俄中武裝與歐美對立的國家

德國之聲中文部2009年2月11日

周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啟程訪問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這是胡錦濤2003年任國家主席以來的第四次非洲之行。《南德意志報》認為,此行與以往有所不同。波昂講師在《新蘇黎世報》發表文章,認為俄羅斯與中國在武裝與歐美對立的國家。

https://p.dw.com/p/GrQV
2月10日,胡錦濤抵沙烏地阿拉伯,然後前往非洲圖片來源: AP

"引人注目的是,這次訪問的四個國家在提供原料方面幾乎沒有什麼意義。雖然胡錦濤到達西非之前在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沙烏地阿拉伯停留,但此後幾站對中國的能源供應無關緊要。蘇丹、乍得、安哥拉和奈及利亞等石油國家並不在胡的行程之內,他也不訪問幾內亞和剛果等原料富有國家。

「他此次前往馬裡、塞內加爾、坦桑尼亞和毛裡求斯,想以此證明中國要全面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此行表明,北京除了原料以外,也關注其它利益。中國想以此鞏固自己是窮國老大哥的名聲,它用投資、減免債務和外援幫助這些國家,而且不對它們指指點點。但北京期望非洲國家在國際論壇上站在自己一邊,爭取的國家越多越好,不一定需要這些國家擁有石油資源。

「中國的投入得到許多非洲國家政府的好感,尤其那些民主欠缺的國家在尋找不提政治條件的盟國。北京在聯合國安理會擁有否決權,可以否決西方國家的制裁措施。這樣,中國就成了這些專制政權的保護國。

「儘管非洲國家的權力核心對中國人懷有好感,但也有不同的反應。北京挺進非洲在一些地方引發了緊張和恐懼。例如當地工會批評說,中國企業往往帶來大批自己的工人,沒有給當地人帶來就業。在雇傭非洲人的地方,如贊比亞的礦山,可以聽到薪水低得可憐、安全措施不足的聲音。進口中國紡織品也受到抱怨,因為這些廉價商品毀滅了當地的生產。"

德國波昂大學政治學與社會學系客座講師施佩克曼在《新蘇黎世報》發表文章,認為俄羅斯與中國正在世界上武裝與歐美對立的國家。談到中國時,文章寫道:

"中國的軍事外貿越來越多地引起美國的注意。北京強烈抗議華盛頓與台灣做武器生意,但作為核技術產品和導彈商,中國在全球市場獲利。在非洲,北京也在裝備西方的對手:在達爾富爾地區南部,人們發現蘇丹政府軍擁有中國製造的A5型戰鬥機、卡車和防空系統,蘇丹飛行員也由中國培訓。人權組織報告說,另一些中國武器運給了達爾富爾南部接近蘇丹政府的民兵,這些民兵對嚴重違反人權的事件負有責任。

「俄羅斯和中國認為,它們的武器成功得到使用就是為這些武器系統的品質做的最好的宣傳,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開闢新的銷售市場。莫斯科和北京在全世界支持歐美的對手,為競爭勢力範圍找到了立足點。"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