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言語暴力VS.言論自由

2013年8月2日

英國人克雷多‧佩雷斯因為發起在新版10英鎊紙幣上印製簡‧奧斯汀的頭像的運動,而在推特上受到各種辱罵。甚至有人以暴力相威脅。這是否意味著言論將不再自由?

https://p.dw.com/p/19J6S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mpics

(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運動人士兼記者克雷多-佩雷斯(Caroline Criado-Perez)為爭取推行印有女性頭像的英國紙幣而奮鬥了數月之久。她主張在新版10英鎊紙幣上印製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Jane Austen)的頭像。英國央行采納了這一建議並決定將在2017年發行的這一新版紙幣。佩雷斯雖然在這場運動中取得了勝利,但卻又迎來了另一場戰爭。

反對者和仇視女性的人在推特(Twitter)上發表侮辱性言論攻擊克雷多-佩雷斯,並以強姦和謀殺相威脅。克雷多-佩雷斯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在連續12個小時內,她曾每小時都收到了50條威脅訊息,"這些威脅十分詳細且具體,使我無法忘記,我真的被嚇壞了。"

然而,克雷多-佩雷斯不是唯一一個收到此類威脅訊息的人,工人黨政客克裡茲(Stella Creasy)也在推特上收到謀殺威脅的訊息,她曾支持了克雷多-佩雷斯的運動。一波仇恨和暴力的浪潮席捲推特網頁:8月初多名英國記者收到炸彈威脅訊息:"在你家門口前會有一個炸彈爆炸,"一名匿名推特用戶寫道,並註明了具體的爆炸時間。

Großbritannien Caroline Criado-Perez Währung neue Zehn Pflund Banknote mit Jane Austen
英國運動人士兼記者克雷多-佩雷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mpics

克雷多-佩雷斯並沒有從推特公司得到足夠的支持,所以她試圖向警察求助。至今已有兩名年輕男子被捕,他們在九月審判開庭之前只有繳納保釋金才可重獲自由。此類恐嚇行為的主要目的應該是限制言論自由。

遭遇攻擊已成為家常便飯

德國記者協會的崔爾訥(Hendrik Zörner)認為這是一個絕望的現狀:"記者在推特上遭受攻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是社群網站的副作用。我大概猜測,記者除了習以為常外也沒有其他辦法。"對於崔爾訥來說,使用法律手段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推特似乎也無計可施:一方面,推特信任與安全部門主管哈爾維(Del Harvey)承認沒有自動將威脅和侮辱訊息轉發給警察,另一方面,她也強調,推特沒有掌握足以報警的訊息,推特一般都不清楚,推文具體從何處發出。

推特的行為規範守則中明文禁止暴力威脅。但是如果有人想就此舉報的話,必須要點擊多張網頁。一份網上請願書要求設立一個"不當行為舉報"按鈕。目前已有12萬人支持這個主意。為了避免推特上的暴力,推文和私信必須受到監控。據推特方面介紹,2010年每天有6500萬推文被監查。

Großbritannien neue Banknote 24.07.2013
英國央行將在2017年發行這款印有簡‧奧斯汀的頭像的紙幣圖片來源: Reuters

無法實行個人監控

記者和博主吉斯勒(Martin Giesler)就監控的可行性持懷疑態度:"推特的數字我不清楚,但我知道臉書(Facebook)擁有十億用戶對5000位員工的比例。當一條推文被舉報時,不是由一個編輯部花時間閱讀和評估,而是遵循乘法規則-當有1千個人舉報同一條訊息,這條訊息就會被電腦系統自動刪除。推特表示已具備自動過濾的功能。不論是通過員工還是乘法原則的監控,在吉斯勒看來都有一個弊端:

"當使用這一功能時,人們不禁要問:界限在哪裡?也就是說他們會想:這是恐嚇嗎?這是真的威脅嗎?是辱罵?是侮辱?當人們需要考慮這些問題時,就相當於授予推特和臉書實行審查的權利,一種讓用戶無法理解的審查。支持言論自由和避免暴力的願望或演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暴力:對社群網站用戶的審查。

保護"正常"用戶

吉斯勒認為目前的爭論的重點不應該是記者受到威脅:"記者和政客反正是公眾人物。人們應該把更多的關注普通的用戶,學生、家庭主婦或主男也會在社群網站上受到辱罵和恐嚇。

近日,因被指涉嫌編造虛假恐怖訊息罪,中國歌手吳虹飛被警方拘留事件在中國網民中引發有關言論自由的爭議。7月21日,在一名坐輪椅者在北京機場製造炸彈爆炸案9小時後,吳虹飛發表博文稱,"我想炸的地方有北京人才交流中心的居委會,還有住建委"。吳虹飛的律師李金星指出,一般人都能判斷,吳虹飛在微博所言不過是氣話,並不是真的威脅,不構成任何犯罪。據中央電視台周一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81%的人認為,吳虹飛的評論雖不妥,但不至於被判刑。

China Internet Kurznachrichtendienst Weibo Internetseite mit Logo
社群網站中的言論自由也是中國網民熱衷討論的話題圖片來源: Reuters

作者:Laura Döing 編譯:安靜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