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發展援助工作的獨特嘗試

2012年8月5日

在德國的外國留學生學業結束返回北國可為自己國家的發展援助工作做很大的貢獻。德國專門有相關的面對亞非拉國家學生的助學項目,而且收獲不小。

https://p.dw.com/p/15iVx
圖片來源: DW/M. Przibilla

(德國之聲中文網)海森 華格斯(Heyson Vargas)表示,音樂過去一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這位來自玻利維亞的音樂老師相信年輕人,尤其是那些在社會上很少能得到其他機會的年輕人,能夠大膽自主地創作音樂。所以他自己也來到德國開始了新的學習。然而這次的學習對華格斯來說卻不僅僅是為了音樂。他還參加了專門為來自亞非拉美國家的學生提供的STUBE助學項目(全稱Das Studienbegleitprogramm für Studierende aus Afrika, Asien und Lateinamerika)。該項目旨在幫助這些學生成為可持續發展領域內的專業人士。

在周末的培訓課上,他們需要瞭解"發展援助計劃"內的各種項目。華格斯選擇參與了在卡塞爾的"為街頭流浪孩提供藝術教育"項目。他將在項目中設計一個能讓玻利維亞的街頭流浪孩學習一門樂器的方案,然後將帶著方案回國實行。華格斯說:"孩子們應該抓住一切機會學習,這樣他們以後的生活才能越來越好。"在這點上,他的許多同學也表示贊同。

STUBE Kassel
圖片來源: DW/M. Przibilla

來自13個不同國家的參與者

"為街頭流浪孩提供藝術教育"的項目受到了很大的關注。來自哥倫比亞,伊拉克,奈及利亞以及中國等十三個不同國家的學生都參與其中。共同的是,他們目前都在德國。來自喀麥隆的科琳娜 (Corine Ngahan)現在達姆技術大學學習政治學專業,她也會經常參加STUBE的活動。這位26歲的女生表示:"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我們都來自發展中國家,所以可以很好的就發展援助政策等話題進行交流。"

當然,對於科琳娜來說,她從這個助學項目中得到的不僅僅是關於某個話題的討論,訊息以及合作,從個人方面來看,她也有很大的收獲:"我在這裡認識了許多的新朋友,他們有的來自伊朗,有的來自阿富汗,來自中國,來自摩洛哥,當然還有來自德國的。我的朋友圈子擴大了許多。"

在家鄉的新開始

STUBE Kassel
STUBE項目的一員,來自非洲的Corine Ngahan圖片來源: DW/M. Przibilla

"STUBE的項目目標之一是為來自亞非拉美國家的學生提供交際平台,方便他們在德國的生活。另一個目標則是幫助他們在回國後有一個新的開始",項目負責人蘇珊娜 柏爾蘭(Susanna Beierlein)指出。

該項目旨在緩解所謂的"人才外流",即高品質人才移居他國現象。"人才外流"對那些人才的祖國是非常不利的,柏爾蘭解釋道。"所以我們想要通過這個項目告訴那些留學生,他們在這裡有很好的教育,生活舒適,能融入這個社會,但是也能夠回到自己的國家發展。"他們可以將在德國學到的知識在自己的國家運用。

為學生提供免費幫助與指導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STUBE從1979年起就建立了許多夥伴關係。其中主要包括德國基督教教會的發展協會以及德國基督教慈善機構聯合會。此外,還有各高校的外國學生管理機構,大學生服務部,新教和天主教區以及科技部也屬於其合作夥伴。

該助學項目目前在德國的十一個聯邦州實行。除了如在卡塞爾提供的課程外,項目還提供個人咨詢以及實習和出國咨詢。並且學生可根據個人意願決定是否參與該免費項目直到學習結束。"我們將其稱為專業及個人雙方面的可持續教育",負責人柏爾蘭強調。

出色的項目

德國有大約23萬的外國留學生,其中四分之一來自發展中國家。該項於2010年官方成立的聯合國十年"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教育"項目(STUBE)正是向這些留學生提供便利的。

政治學家科琳娜也投入到了該項目中。她參與組織活動,歡迎學生們的參與。STUBE計劃不僅僅在德國,也在參與者的祖國實行,這讓這位來自喀麥隆的女士感到非常的滿意。"我們大家都希望學成之後能夠帶回去一些成果,例如教育或者訊息",她強調說。"這樣,我們國內才能有所變化。"

作者:Michael Przibilla 編譯:菜籽(實習記者)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