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鷹派的夢想

2020年8月2日

華盛頓對中國的攻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猛烈。本台專欄作者Frank Sieren認為,冷戰言論不太可能導致 "自由世界 "結盟對抗中國,但它可能會在美國選戰中對內政產生影響。

https://p.dw.com/p/3gF7f
Falkner mit seinem Falk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eBROKER

(德國之聲中文網)目前,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對抗愈演愈烈。上周,美國突然關閉了中國在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的總領事館,隨後中國關閉了美國駐中國西部大都市成都總領事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對中國的攻擊如此激烈,是美中建交關係40年來從未有過的。

美國中情局前局長林達(Yorba Linda)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次演講中說:"如果我們現在卑躬屈膝,將來我們的孩子可能會受到中共的擺布。"他稱,自由世界必須戰勝新的專制:"我們想要一個自由的21世紀,而不是習近平夢想的21世紀,"他夢寐以求的是已經破產的極權主義政權"。林達稱,中國"竊取"了美國的智慧財產權,"淘汰了美國的生產鏈",並用"奴隸勞動"取而代之,這使數百萬美國人失掉了工作。他強調, "共產主義中國已經在我們的邊界內運作。"他稱,中國軍隊的存在不為保護中國人民,而主要是為了擴大中國。

華盛頓尋找能轉移國內矛盾的目標

即使1989年北京對抗議運動進行了血腥鎮壓之後,時任共和黨總統布希( George Bush )甚至都沒有發表過這樣的講話。為什麼蓬佩奧和川普今天言辭如此激烈呢?顯而易見的是:今天的中國實力大增。該國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30%的貢獻,而美國只有11%。

中國政府越來越不再容忍別人的指手畫腳,特別是在美國國內出現新冠疫情和其它重大麻煩的時候。華盛頓政府竭力尋找外交政策方面的敵人,以動員國內民眾在危險面前以及在川普总統的領導下團結起來。不到100天之後,美國將舉行總統選舉,所以外來危險盡可以再大些。

蓬佩奧在尼克森的出生地發表演講並非偶然。被蓬佩奧稱為"間諜和盜竊智慧財產權行動中心"的中國駐休斯敦外交機構是1972年尼克森訪華後兩國恢復外交關係的直接結果。1979年該外交機構成為駐美國的首批中國領事館之一。蓬佩奧在演講中談到尼克森時說,他為中國打開西方世界的大門時,製造了一個"怪人"。

尼克森已經逝世很長時間,他不能再為自己辯護。但是他當時的安全顧問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去年11月強調說,如果發生第二次冷戰,不會有贏家,只有輸家。這位97歲的老人警告說:"因此,就我們雙方的目標進行討論,盡可能地限制我們之間的衝突是至關重要的。"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本人作者澤林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出於對中國的擔心,,美國各政黨早已步調一致。儘管川普嘲笑對中國持友好態度的喬‧拜登(Joe Biden)為"北京‧拜登",但這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現在也將對中國採取強硬路線作為其競選活動的核心部分。因監禁新疆維吾爾人,習近平被拜登稱為"犯罪分子",蓬佩奧則與拜登不同,他稱新疆再教育營是"集中營"。

而拜登反過來指責川普满腦子只考慮他的貿易協定,"完全蔑視人權"。他認為川普在新冠疫情爆發時,對北京太疏忽大意,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完全沒有策略"。

共和黨和民主黨人之間的修辭競賽

多項調查顯示,以美國公眾之見,在哪一位候選人對中國更強硬的問題上,川普确實並沒不領先。川普想改變這一點。現在,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之間開始了一場中國問題上的修辭競賽。這場競賽不會隨著11月美國下一任總統的選舉而結束。即使拜登獲勝,日益衰落的世界大國美國和日益崛起的世界大國中國之間的衝突仍然存在。

Presse und Schaulustige vor dem US-Generalkonsulat in Chengdu
2020年7月26日成都美國總領事館前的媒體和圍觀者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S. Song

中國共產黨的許多高級代表現在甚至更希望看到川普再次當選。因其目光短淺的政策,美國疏遠了許多盟友,並退出了世界衞生組織(WHO)等國際機構。這令中國從中受益,更易強化自己的國際領導角色。

如果拜登獲勝,他可能會嘗試恢復與美國傳統盟友的關係,並與亞洲的新夥伴一起向北京施加多邊壓力。在這方面,川普政府雖然有蓬佩奧的大聲疾呼,但是無法獲得成功。川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或與伊朗達成的核協議等一系列協議,足以說明,他對國際合作是多麼的無所謂。除了日本和澳洲之外,亞洲沒有哪个政府渴望與華盛頓建立更緊密的關係。甚至印度人都小心翼翼。非洲和南美國家的偏好很明顯,他們認為中國比美國更好。

中國不太可能軍事冒險

即使在歐洲,局勢也不相同。甚至在東德時期忍受過共產黨專制統治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不願遵循美國的做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將美國當前的對華政策稱為"麥卡錫主義妄想症",認為"每筆中國投資都具有政治目的,每位外國學生都有間諜背景,每一個合作都有低級卑鄙的用心。"梅克爾在這一點上可能會同意他的觀點。但是在諸如香港、維吾爾人或開放中國市場等許多其它問題上,梅克爾的態度不同。她的宗旨是,正因為有問題,相互間就應該更多對話。

USA China - Außenministertreffen - Wang Yi und Mike Pompeo
那時還比較友好,2018年蓬佩奧與中國外長王毅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L. Zhang

即便北京越來越不能容忍對其南中國海、香港和鄰邦不丹以及對印度、澳洲、英國和加拿大的强硬路线的批評,然而局勢並沒有因此好轉。不過,中國不太可能進行軍事冒險。為了保持國內的經濟穩定,北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也正是因為如此,北京才堅持履行一月份中美貿易糾紛期間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並希望繼續與美國合作共同抗擊新冠病毒。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說:"只要雙方都有改善和發展中美關係的積極意願,我們就能夠推動中美關係走出困境,重回正軌。"但是蓬佩奧似乎只是希望北京更換政權。他呼籲"熱愛自由"的中國人反對他們的政府。這不會很快發生。相反:在全球體系鬥爭中,美國模式對中國人的吸引力現在是日益下降。北京政府當然清楚這一點。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時在場的拍手慶賀的數百民眾很可能不是受僱而來的。面對外來攻擊,中國人也越來越團結。

蓬佩奧的講話不會給外交政策帶來多大變化。然而川普和蓬佩奧對中國的抨擊對國內政治產生影響是完全可能的。

 

(本文作者二十多年來生活在北京。)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