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物美取代價廉?

Frank Sieren2015年4月1日

歐盟質疑中國產品的品質,這並非新事。然而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新的是北京方面的態度。

https://p.dw.com/p/1F1WO
China Containerschiff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ChinaFotoPress

(德國之聲中文網)此前中國工業佔據世界市場,打的是價廉這張牌。如今,想要保住這個市場,需要好的品質。而外部的壓力來得正是時候。歐盟委員會剛剛發布了一份進入歐盟市場的危險貨品名單,涵蓋了除食品、藥品外的全部商品領域。自2003年起,歐盟開始啟用一個示警系統,近2萬款危險商品上榜。僅在今年,就有2500款被歐盟定為危險品。而正如同過去這些年一樣,其中的三分之二來自中國。最常下架的是那些對孩子們有害的玩具,另外也有那些因為短路可能自燃的商品。此外,服裝、皮帶等皮具還有首飾,也常常因為包含過敏原或有害物質而屬於問題產品。

這個報告年年都有。然而如今,中國方面的反應發生了變化。中國不再生氣於歐洲人傲慢的表現,而是將充滿鬥志的精力用在自身上。官煤《環球時報》的一篇社論稱,調查結果是"對中國本土工業的一個告誡",應在產品品質上多下功夫。如果品質不改善,其不僅會喪失外國顧客,中國買家也將放棄本土產品而選擇外國貨。因此,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三月初的人大會上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說明了中國工業應該如何重新定位。李克強宣佈,中國在未來十年要將其工業從"做大"轉變為"做強",未來的重心將是品質和創新。

Frank Sieren Kolumnist Handelsblatt Bestseller Autor China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圖片來源: Frank Sieren

廉價商品的巨額利潤

唯一的問題是,這是否也適用於廉價商品的生產商。畢竟李克強指的主要是高技術產品。這些生產商們不是不能改善品質,而是不願改善。憑借廉價商品,他們賺錢更多,此外還有數億尚且買不起其它產品的初級消費者。這同樣適用於非洲市場。因此,他們不會因為歐洲質檢機構而大動干戈。他們的主要市場在中國本土和新興工業國家,然後再往歐洲發幾箱的貨。或許根本沒人發現,使用的顏料不符合兒童安全標準。這種情況肯定還會持續一些年。

然而中國政府轉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告別廉價商品,促進高品質消費。中國政府察覺到了來自不滿的中產階級消費者們的壓力,他們中的越來越多人開始拒絕中國商品、中國品牌。因為他們知道,中國市場上有很多偽劣產品。他們最喜歡在出境旅遊時購物,也願意為此花高價。這裡講的並不是奢侈品,而是日用品:炒菜做飯的鍋、奶粉、玩具、家具等等。其中有一些也是"中國製造",但是經過了西方的質檢。從經濟學上來看,這又貴又不實用。然而以歐盟相脅,不會起到什麼作用。只有嚴格的檢查和高額的罰款,才能讓生產者放棄追逐快速、巨額的邊際利潤。而到有效實行管控、檢查,還要再等些年。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 (Frank Sieren) 20年來在中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