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溫家寶任期末段形象受損」

2013年3月4日

本屆人大標誌著胡溫作為最高領導人任期的終結。《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從北京發來一篇報導,對溫家寶兩屆、10年的總理任期作了一番評價,稱他是德國的朋友,政績不少,但在任期末段形象嚴重受損。

https://p.dw.com/p/17q4o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溫家寶曾希望能以「人民的總理」之聲譽留名青史。隨著《紐約時報》去年年底前關於溫總理家屬聚斂巨額財富的揭露性報導問世,溫家寶孜孜以求的「勤政清廉」形象遭受重創。3月4日一期的《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當溫家寶以60歲的年齡接任總理一職時,很多人希望,這位諳熟經濟事務的專家能為改革大聲疾呼。然而,他沒有繼續前任朱鎔基啟動的經濟改革。在他任職期間,中國經濟雖繼續快速發展,並成為全球第二大國民經濟實體,但他未能糾正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國有經濟擴大、地區發展落差和貧富懸殊增加、農田剝奪行為繼續,數百萬農民失去土地,企業家和幹部們經由土地買賣和房地產投機以前所未見的暴利方式致富。土地和水的毒化、空氣的污染達到令人發指的程度。

Hackerangriff auf die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去年年底前的揭露性報導,讓溫家寶的形象大打折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溫家寶是黨首胡錦濤的最高領導層中唯一一個敢於提出政治改革的人。他曾間接表示,他可以想像,在中國,可以把村一級的選舉制度提升至縣和地區一級,可以允許有更多民主。他也是將民主和自由稱為普世價值的唯一最高級別官員。他的理論是,民主和自由不僅是資本主義的組成部分,而且也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就,只不過,在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形式。

「但是,溫家寶在其10年任期中沒有做出過努力,讓設想成為現實。他是被黨首胡錦濤和政治局其他同僚們束縛了手腳呢,還是像他的傳記作者余傑所描寫的那樣,是『中國影帝?』

「鑑於中國共產黨慣於保密,關於溫家寶到底是不能還是不願成為改革家這個疑問,或許將來才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不過,根據網上有意為之的或純屬偶然的爆料訊息,溫家寶和胡錦濤同『太子黨』和前黨首江澤民曾有艱難的交手。江在退居二線後,依然干預許多重要人士決定。」

《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在文章的最後指出,溫家寶被認為是德國的朋友:

「在一次訪問德國前接受的一次採訪中,溫家寶未引用馬克思,而是康德。他以多次訪問和友好姿態培育著與柏林的關係。他對德國的好感不僅反映了極佳的雙邊經濟關係,而且也可能是因為他對聯邦總理(梅克爾)相當尊敬。他同這位女總理可以做坦率的交談。不過,在交談中,也顯示出,他受制於舊有的定規。」

Bildergalerie Non Verbale Kommunikation China Deutschland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

「無需擔心『孔子學院』」

《新蘇黎世報》刊登一篇對漢學家拉克納(Michael Lackner)的採訪,談及不少西方人對意圖顯示中國「軟實力」的「孔子學院」的憂慮。拉克納教授強調,「孔子學院」並不能改變漢學作為一種人文科學的性質:

「不應過高估計孔子學院的影響力,『軟實力』在中國學者中也是一個引發激烈爭議的概念。孔子學院並不意味著對現有漢學專業的敵意收購,而最多是一種雖小但有意義的補充。數十年來,西方漢學界受惠於台灣蔣經國基金會的慷慨資助(蔣經國也不一定代表了民主原則),而台灣並沒有對(西方漢學)的研究和教學產生過值得一提的影響。」

摘編:凝煉

責編:樂然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