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有多少青年准確瞭解「六四」?

2009年4月27日

香港大學學生上周正式啟動罷免學生會會長機制,於上周三至周五舉行三天公投;公投結果是,曾在一次公眾論壇上為"六四"事件辯護的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陳一諤遭到罷免。這是香港大學歷史上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罷免當時學生會會長後的又一次罷免事件,但由於事件乃本世紀以來第一次,尤其是涉及臨近二十年紀念日的"六四"事件,因此特別引人注目。

https://p.dw.com/p/HezA
去年北京《新京報》因使用這張照片而受到調查圖片來源: AP

發起罷免公投行動的是香港大學碩士研究生陳巧文。陳巧文正是去年西藏風波時堅持在港大校園打出雪山獅子旗的港大女生。從這以後,陳巧文幾乎成為港大爭取自由與民主的一個象徵性人物,也成為香港當地一些左派人物的"眼中釘"。

陳巧文在發起罷免陳一諤的公投行動後對媒體表示,公投的意義並非在於會長陳一諤下台,而是堅決告訴大家:「六四屠城,我們不會忘記。」「這並不是好人壞人的界定,公投的意義是:我們不會忘記!」

關於港大原學生會長陳一諤的風波,起源於四月六日香港大學的一次紀念"六四"二十周年的論壇。參加這一論壇的有香港大學學生會主席陳一諤、新加坡《海峽時報》特派員程翔和其他一些香港民主派人士。在論壇上,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質疑,當年的解放軍坦克是否真有壓死學生。接著,作為港大學生會會長的陳一諤表示,當年的青年學生領袖欠缺理性,並指原學運領袖柴玲是"逃亡學生領袖"。他認為,如果學生當年和平解散,就可以避免軍事鎮壓,儘管當局採用軍事鎮壓的手段確實"有點問題"。

陳一諤的言論發表後,當即遭到同時參加論壇的程翔和其他與會者的批評。陳巧文於八天後發起了簽名運動,要求啟動罷免港大學生會會長陳一諤的程序。雖然陳一諤事後表示,他在論壇上的觀點並非為"六四"辯護,他本人也反對"六四"做法,但在輿論的浪潮面前,一切都已無濟於事。

被罷免的港大原學生會長陳一諤出生於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發生時他還是襁褓中的嬰兒。事實上,這也是今天無論是香港還是大陸三十歲以下年輕人的共同困惑,那就是由於年齡的原因,他們對"六四"事件或是基本無知,或是隔靴搔癢。如果說,在中國大陸由於政治的原因,"六四"事件完全是一個被禁忌的話題,那麼在號稱自由的香港,最近十幾年來中小學歷史教科書上,關於"六四"的描述也是輕描淡寫,十分模糊。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才是此次風波的關鍵所在;在一個以自由著稱的城市,若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由於未能獲取足夠的資訊來形成其獨立的價值判斷,那麼這個城市的自由精神就值得人們質疑了。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香港年輕人關於"六四"事件知識的嚴重缺失,其實折射了香港一個更為深層的問題,那就是香港回歸後由於與大陸關係的日益緊密,其獨立精神究竟還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維持;"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如今已經十二年過去了,回顧過去的十二年,展望未來的三十八年,人們對於中國大陸與香港的良性互動究竟還有多少信心?這是所有關心京港良性互動的人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作者:李華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