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比薩悶棍打醒德國教育界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7月14日

在很多人印象中,德國是詩人與思想家的國度。但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卻在5年前告訴大家,那已經成了過去時。在經合組織2000年發表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報告」中德國學生名次靠後。不久前,德國對16個聯邦州的教育水準再次進行了評估比較,結果巴伐利亞州獲得第一。

https://p.dw.com/p/6uzy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圖片來源: dpa

5年前,世界經合組織對32個國家的基礎教育水準進行了測試。測試的對像是15歲青少年,測試的內容是讀寫能力、計算能力以及自然科學知識。結果表明,歌德和席勒的作品在德國已經很少有人問津。理由很簡單:孩子們看不懂。這當然不是說德國的中小學生不識字,不過他們無法理解複雜的文字內容。同樣,複雜的數學習題他們也解不出來。這就難怪在國際評估中德國學生成績糟糕了。德國的教師和他們的授課也同樣成績糟糕。

家長代表安格利卡-施托溫尼反駁說,德國孩子並不比芬蘭或日本的同齡人笨。施托溫尼不僅是四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位主張改革的教育工作者,她說: 「如果人們考慮到學生不同的知識水準,考慮到有的孩子這裡需要幫助,有的孩子那裡需要幫助。然後對他們說,這是適合你們的書,這是適合你們的材料,拿去看看吧。讓孩子產生求知慾。在掌握了必要的知識以後,如果有的孩子還知道的更多,不要讓他感到無聊,讓他把知道的講給其他孩子聽。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呢?我不明白。」

教育改革家們一再重複說,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成績差的學生和成績好的學生都有好處。如果讓每個孩子都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那麼至少德國的蹲班生會比現在明顯減少,那些來自教育環境不好的家庭的孩子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

與同等國家相比,德國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家長收入的聯繫最為緊密。這也是「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報告」得出的結論。現在德國有10%的中學生輟學。德國中學分為文理中學,實科中學和普通中學,一般來說,只有文理中學的學生才可能進入大學深造。柏林教育委員會普通中學部的負責人西格弗裡德-安茨認為,這種分類使高年級學生的挫敗感尤為強烈。他希望能將實科中學和普通中學合二為一,但是這種想法在現實中很難得到落實。

「德國教育體制的僵化程度非常可怕。我當然希望德國的學校也能像丹麥,荷蘭,瑞士,英國或者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到9年級或者10年級再分方向。之前實行統一教育。但糟糕的是,這在德國難以得到實施,我覺得非常遺憾。」

安茨的設想至少在東部的新聯邦州有可能部分得以實施。由於學生數量大量減少,東部農村地區的學校進行了合並。

必須承認,在受了「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報告」當頭一棒之後,再加上大眾輿論的壓力,德國各州的文化部長們已經開始尋找改革方案。他們對10年級學生的水準進行比較評估,在全德國推行統一的教育標準,包括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進行語言測試以及進行統一的中學畢業考試。另外,為了減少不良家庭環境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德國正在努力增加全日制學校。

不過在教育投資的問題上,政府更願意為校舍花錢而不是青年教師。因為額外的人員費用一般不是德國教育部出錢,而是由各個州自己負責。由於德國正在進行選戰,在今後幾周裡,各州的文化部長們會做出更多的許諾。德國塞爾托斯納協會的成員克里斯塔-莫門特認為,這些許諾對德國的教育改革毫無幫助:

「在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人們就做一個統計,或者成立一個委員會,委派一個顧問。我認為,所有參與者以及關心這個問題的人都清楚問題的症結所在。那就是每個班的學生太多,而且多年來學校一直縮減經費。一方面人們要求學校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教學大綱。人們總是說,你們必須再做點兒什麼,你們必須進行評估。其實做這些事情都是為了討好別人,在我看來,有點裝樣子。所有這些都打著提高教育水準的旗號。」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