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與中國: 道不同不相為謀

2011年10月29日

為了舉行拯救希臘和歐元的峰會,歐盟通知中方推遲原定本周二在中國天津召開的歐中峰會。《法蘭克福匯報》的評論文章認為,這是目前歐中雙方互不對路的徵兆。

https://p.dw.com/p/131Sl
歐盟旗幟和中國國旗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歐盟與中國差異多

《法蘭克福匯報》的評論接著寫道:"儘管歐盟與中國這兩個地區在經濟政策方面有許多互相接近的理由,但現實卻正好相反。實際上,在有爭議的諸多領域中,雙方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沒有互相走近:中國的市場經濟身份問題、對華武器禁運、氣候政策以及與世界上的惡霸打交道的問題等等。無論在中國開放市場、公開招標,還是人權問題上,都沒有進展。

 "雙方關係停滯不前,這顯示出中國有了危機拯救者的新意識,但也表明作為有行動能力的整體和標準榜樣的歐洲失去了他的重要性。例如,現在許多中國人把歐洲的福利制度、國家退出(經濟領域)、建立獨立機構、加強公民社會等視為敗筆。在他們看來,這些東西太昂貴、不能應對危機。

"這一方向的移動對全世界的政治制度產生了牽連作用。現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一些國家覺得,北京的發展道路比所謂已經失敗的西方道路更適合自己。布魯塞爾和歐盟各國沒有意識到,歐洲這個共同體不僅自己捅出婁子,也在打碎西方取得成就的模式。"

中國降低對歐盟的期望

評論注意到,中國開始時對歐盟里斯本條約寄予很大希望,希望歐洲以一個聲音說話,以對抗美國。但現在中國在許多方面不再把歐盟視為應該認真對待的國際力量。這是因為:

"按照中國的說法,歐洲的經濟和金融波動對歐盟的削弱程度超過了所有條約對歐盟的加強程度,所以在回答'想與歐洲說話,應該找誰'這個季辛吉的老問題時,北京今天會說:'找梅克爾'。在中國看來,德國不僅佔了中國與歐盟貿易的一大部分,而且也代表了歐洲最後一塊堅固與穩定的地區。就像北京越來越多地認為自己正在當仁不讓地進入領導亞洲的角色一樣,柏林也期望在西歐擔當起這樣任務。

"在中國人看來,這一方面意味著,在歐洲國家債務危機中,德國應向那些萎靡不振的國家指定拯救的條件,而不應該用談判來浪費寶貴的時間。另一方面,北京完全可以認購歐元基金,以此支持歐盟,但前提是,柏林必須對此承擔責任。

德國的任務

"然而,如果歐洲不想繼續互相抵消的話,德國聯邦政府就不能被這樣的魅力攻勢打倒。德國並非像有時在中國的文章中讀到的那樣,是'歐洲的第二個中國'。德國經歷了威權主義、訴求霸權和國家經濟的多次失敗後,有幸走上了民主和多元的道路。歐盟必須共同解決危機,這是西方模式有前途的最好證明,與中國相比較也一樣。"

摘編:林泉

責編:邱璧輝

(以上內容摘自或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