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地標旅館今被清拆

2014年1月12日

毛澤東時期唯一一傢俬有企業、曾成為經濟改革的參考對象——北京的一家旅館如今不敵現代化洗禮,被夷為平地。

https://p.dw.com/p/1Aog8
Beijing auf der dritten Ringstraße
圖片來源: DW/F. Wan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起飛,其影響力無遠弗屆。北京的一間旅館,曾被視為這一切發展的參考對象,因在改革前夕,它是北京唯一一家認可的私營企業。

時移世易,如今旅館被拆卸,當年的風采不再。

據報導,天逸旅館(音)是北京在毛澤東掌權時期唯一一間私營企業。儘管旅館熬過了一個資本家難以倖存的年代,卻過不了現任政府的一關,終於要在去年12月因現代化計劃而遭拆卸。

旅館前老闆喬蘇之(音)表示,他們沒有得到任何賠償,如今亦活在恐慌之中,害怕公安拘捕。他又指,旅館拆卸之前,政府一直在庇護他們一家。現在情況已不再安全,他也不希望繼續留在北京。

從小旅館演變為城中之星

喬蘇之之父喬天民(音)為旅館創辦人,當年曾支持活躍於地下的共產黨。1953年,北京公安局長頒發經商特許權於喬父,以加許其在日戰時期抗日公績。喬蘇之提到:"父親當時是農夫,書讀得不多,不能成為黨幹部……所以他們就發了個特許權給他經營小商店。"喬又指,旅館起初只有一間房的大小,房內就只有那麼一張大床,可以睡八個人。旅客大多都是為工作來到北京的農民和工人,因此房租也不高。

雖然喬家從未因此發大財,但這旅館卻成為了毛澤東時期城中獨一無二的標誌。當時所有人都要在政府轄下的機關工作,共產黨亦控制了全國經濟。甚至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資本家一個個被批鬥,打的打、殺的殺,旅館卻能倖免於難。"我們在文革時期仍能營業,可算是一個奇跡。"喬回憶道。喬父在臨終之前,曾說前總理周恩來曾下過保護令。

1976年毛澤東死後,共產黨為改善中國萎縮的經濟,進行了一系列推動市場經濟的改革。北京這家小旅館,很自然地成為了參考對象。人民日報曾於1979年大字標題介紹天逸旅館,並稱該增加這類型的商店。同年,人民日報再次在頭版表示,經歷過林彪和四人幫的洗禮後仍然屹立不倒,這家旅館確實有點斤兩,是個奇跡。這時勢下,八十年代成為了旅館經營的黃金時期。大批企業家和工人從各省市湧入北京,為了應付客量,他們甚至增建了一棟新樓。

但好景不常,隨著市場改變,加上同業競爭日漸激烈,到了後期,入住的只剩下一些從遠方來探親的窮旅客。直至去年,地方政府把旅館和附近街道標為城中村--即一些留存在市區的傳統鄉村,難逃清拆及重建的命運,以配合城市發展。當地居民也必須遷出村外。

現代化駕馭一切

如此大型的清拆行動在中國屢見不鮮。當居民都抱怨賠償太少的時候,地方政府卻靠賣地獲取暴利。2011年,中國政府曾立法禁止強行收地,同時規定居民必需獲得跟市場價格相應的賠償。然而,不少維權人士指出地方政府常無視法律。

去年年底,喬堅拒搬遷,結果一天回家的時候,赫然發現兩大台挖土機正在拆毀那兩層高的樓房。他的個人財物都還在裡面。突然,一群不知名人士把他抓住,禁錮了他超過十小時。

"他們根本不該拆毀我們的家園;即使要拆,起碼也應該給我們建一個新的家。"喬說。現時,建築工人在旅館原址架起了欄柵,而當地居民已證實是次清拆行動。然而,有關機構拒絕評論事件。

喬及其三十三歲的兒子現匿於小型旅館,避開公安審查,同時嘗試引起外界對事件的關注。他們僅剩的,只有衣服一堆、電腦一台。兩人終日擔驚受怕,不知道公安何時會搜到他們。

來源:法新社 編譯:李幸璇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