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施納伯爾-告別巧克力走向大化工(76)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2月4日

赫爾曼.施納伯爾(Hermann Schnabel)幾乎是個純粹的「商人」。商人的含義不僅是做買賣,而且還要有隨風轉舵的靈活性。賣掉庫存的所有巧克力,走向大工業,這是一個很大的轉折。

https://p.dw.com/p/4LsE
背靠大化工圖片來源: AP

卡爾.奧托.赫爾姆公司至今已有102年的歷史,然而這家公司實際上是由兩段構成的。20世紀上半葉,它屬於卡爾.奧托.赫爾姆,是個主要銷售巧克力塊和各種家用器具的小公司。

戰後,出生在西裡西亞的施納伯爾從萊比錫搬到漢堡。1950年,他買下了這個小公司。他接管這家公司時,實際上接管的可以說是一片被二戰炸彈摧毀的廢墟和一個公司名稱。也許他本來也是想以銷售巧克力為生的。一個朋友的建議改變了一切。

聽從那位朋友的建議,他從柏林買來一批溶劑,在漢堡銷售,結果發現這是一本萬利的生意。於是他從此情意獨鐘於化學品,倉庫裡積壓的巧克力都讓他的孩子們飽了口福。

施納伯爾不斷擴大他的化工原材料庫存。50年代他的赫爾姆公司買下的漢堡港倉庫很快就裝不下了。於是,他在不來梅、柏林、法蘭克福、科隆和曼海姆接連買下新的倉庫。

60年代末,商人施納伯爾首次嘗試自己來生產。他在迪堡建了一個生產閃光化學品的工廠。但這家工廠只辦了11年,就被他賣掉了。在70和80年代,他投身於藥品生產領域,他的藥廠生產「格內利卡」(專利過期產品),並通過參股於特裡陶的羅特克斯藥廠生產注射劑、藥片和藥囊。但他的核心業務-化學品貿易-他從來沒有放鬆過。

1978年,施納伯爾把他的兩合公司改成了股份公司。7年後,他把公司名稱簡化,成了今天的赫爾姆股份公司。

1984年,赫爾曼.施納伯爾「讓賢」給了他的兒子迪特爾,甚至也不在監事會裡任職。他表示,他對「繞到背後對企業經營施加影響」毫無興趣。

迪特爾.施納伯爾也可以說是在赫爾姆公司裡長大的。一開始,他沒按老爸的要求留在總部,而跑到了墨西哥子公司去厲練。在那裡,他認識了他後來的妻子,生下了三個兒子。1982年他回到漢堡。提出讓他擔任公司新領導的不是他的爸爸赫爾姆,而是公司其它成員。

80年代末,迪特爾開始改造公司,把一個純粹的貿易公司改造成了一個全面營銷的公司,包括把其它公司的試劑捧上專利位置。改制大獲成功。2001年,赫爾姆公司營業額達26億歐元,利潤達1430歐元。這家公司擁有2000萬註册資金,6000萬自有資金。迪特爾自豪地說,公司是這樣的健康,所以完全沒有必要上市。

赫爾姆公司現在在32個國家設了點,甚至包括北北韓平壤。迪特爾眨著眼睛對記者說,這一點最好不要讓美國知道。

現在,迪特爾.施納伯爾的大兒子也已經「參了政」。這家公司的股權現在仍是四分之三屬於爺爺赫爾曼,四分之一屬於爸爸迪特爾。赫爾曼的財產2003年初是10億歐元,跟去年持平。

跟許多億萬富翁不同的是,赫爾曼.施納伯爾並不畏懼公眾。他們家在漢堡阿爾斯特河谷的別墅有時還對外開放,他甚至給人們導游。他對別的億萬富豪是怎麼過日子的也很感興趣。可惜別人不會這樣開放的。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