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Jackie Chans Äußerung löst Kritik aus

2009年4月20日

作為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的成龍日前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回答外國記者有關中國電影審查及限制的問題時表示,現在自己對於到底自由好,還是不自由好感到很矛盾,因為太自由了,就會像台灣和香港一樣,變得很混亂。所以他慢慢覺得,"中國人還是需要被管的。"北京憲政學者陳永苗就此發表致成龍的聯名公開信,呼籲出生在自由香港的成龍擔負起捍衛自由的責任。德國之聲記者就此採訪了陳永苗。

https://p.dw.com/p/HabT
影星成龍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您在公開信中反對成龍的說法,您的理由是什麼呢?

陳永苗:首先,成龍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完全依賴於香港有個自由的制度在保護著他。第二,他認為「亂」,所以自由制度不好。但我想說的是,正因為自由制度會帶來一定的「混亂」,這種混亂反而能夠帶來一定的創造性。這個「亂」只要是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它就是一個好事,它反而會帶動整個制度,使整個社會變的更好。從世界來看,哪一個大城市沒有貧民窟?這個世界不可能以一個道德完美的烏托邦的標準來評判。所以我覺得成龍在說這個事情的時候,他背後還有一個政治利益的考慮。比如他和胡錦濤握過手,央視每年春晚都要請他來,還有他有國內票房市場的利益等。但是我認為你不能因為你的利益,來罵你自己所出身的制度,來詆毀這個制度。

德國之聲:您在公開信中推薦成龍讀一本書叫《逃避自由》,您說逃避自由是現代社會的典型病症,您能再解釋一下嗎?

陳永苗:逃避自由就是,當一個奴隸獲得自由的時候,他覺得自由是一個不堪重負的東西。因為在他有組織的時候,組織把他從搖籃到墳墓都打理好了,那麼他就不用再考慮明天這個事情我該怎麼做。他只要當他的奴才就好了,在他的框架之內做他應該做的事情,他就不用考慮更加長遠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安全、非常輕鬆的模式。但是你一旦當了自由人,你就得安排你自己的每一個步驟,面對社會生活的風險。你就可能會覺得疲憊不堪,因為你要擔負起責任來。而且你要面對很多和你不同的人、你討厭的人、以及你覺得「亂」的人,這個時候你就覺得很難受。那麼「逃避自由」對於很大一部份人來說,比如像成龍式的「奴才」來說,他就沒有辦法忍受這種自由帶來的代價。他可以享受自由帶來的好處,但是不能忍受自由帶來的代價。

德國之聲:成龍的言論引起了廣泛震驚,因為覺得這樣一個有國際聲譽的大明星,怎麼會對最基本的自由提出質疑。您剛才說他有政治考慮,那麼,您認為他是因為出於這種考慮,還是真的覺得「中國人需要管」?

陳永苗:我覺得兩方面都有。因為如果把他說的話放到國內來,國內的很多知識分子,尤其是和體制關係比較密切的知識分子,比如一些大學教授,他可能在體制裡面可以分享到一定的利益,他就會說出成龍這樣的話。這也是(成龍)他自己思考的一個結果,當然我覺得他的思考可能很短見。這是其一,就是他的利益和位置,他得和北京靠近。第二,可能也是儒家的傳統文化給他的潛邏輯,就是覺得中國人亂糟糟的,需要管。再就是說搞民主不好,越搞越亂。這個說法在國內是非常普遍的,甚至在華人世界裡也是非常普遍的。

德國之聲:您剛才說,處在體制中的利益既得者可能會維護這個體制。有網文指出,普通的民眾需要生存的尊嚴,不能通過「管」而剝奪他們的尊嚴。那麼,這些非利益既得者就不會有「中國人需要管」的想法,是不是?

陳永苗:他們可能也會這樣想。因為我們今天來談民主制度、談自由制度的時候有一種焦慮,就是說民主到底是不是適合中國。因為我們長期以來,也就說百年前或者千年以來,對自由制度本身沒有一個非常切身的感受,沒有享受過自由帶來的好處和自信。可能長期受的就是專制帶來的一種約束,一種恐懼。我們說民主制度好,在理論上提供了很多論證。但是很多人對民主制度沒有一個非常親密的感受,這種感受沒有被見證。就像我們信仰基督教和耶穌一樣,因為沒有進入那種生命體驗中,所以不覺得自由制度好。這確實需要有一個心理過程的變遷。問題是,我們這幾十年來對自由的感受特別緩慢,因為我們的制度阻礙了變遷的進程。不是讓百姓獨立、變得自由,為自由辯護、說自由好,能夠帶來創造性、發揮人的主觀創造性;而只是說自由不好,讓你不斷地害怕權力、神化權力,一直覺得這樣人民好管理。所以對自由制度的好感和信心的心理過程變遷是非常緩慢的,而且受到非常大的阻礙。

德國之聲:您提到的相關討論其實不斷在進行,就是有人認為中國實行民主就亂了,或者中國民眾的教育程度還不足以確保他能夠參與民主制度。

陳永苗:是的,百年來一直是這麼說的,不僅官方這麼說,而且御用學者也是這麼說。

德國之聲:那麼您的看法呢?

陳永苗:我的看法是:我們今天回頭來看西方民主世界的一開始,那也是一個專制的框架。以英國為例,它在13、14世紀的時候是非常落後的,但施行了民主制度後就強大起來。那時的英國和北歐,你說他們的國民素質有多高?沒多高的。但是民主制度通過幾百年就能夠讓它成為人類最美好的社會之一。民主制度是有普世性的。

德國之聲:那您覺得中國百姓做好準備接受這種制度了嗎?

陳永苗:我覺得他們會接受。不接受的就是特權者,他們為了維護其特權統治,創造各種條件、各種說法來維持特權。

德國之聲:所以大部分的民眾其實並沒有對民主制度的擔憂?

陳永苗:民眾是可以塑造的。你要讓民眾嘗到甜頭,他就會覺得這種制度好。比如香港的居民,香港的知識分子。也就是說人對制度的信心、對自由制度的體驗是需要鼓勵的,而不是我們長期以來打擊的。

作者:苗子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