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慕安會前主席: 既不脫鉤也不依賴中國

2022年7月8日

德國資深外交官、慕尼黑安全會議前主席伊辛格日前在接受《世界報》專訪時指出,德國脫鉤中國不現實,但是繼續依賴中國也會導致德國失業率暴漲。他還強調說,台海現狀不容改變,尤其不能讓中國以軍事手段改變現狀。

https://p.dw.com/p/4Dr3a
曾經在2008年到2022年間擔任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的伊辛格
曾經在2008年到2022年間擔任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的伊辛格圖片來源: Abdulhamid Hosbas/A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在與德國《世界報》談及歐洲對俄羅斯能源長達數十年的依賴性時,也提到了中國。他說,各項數據清晰地表明,在沒有明確政治導向的情況下,德國對中國的嚴重依賴已經成為了既成事實。他承認,他本人對這一局面的形成也負有一定責任:"20年前,我還是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的時候,我也參與制訂的對華政策就是:盡可能多地將德國汽車銷往中國市場。就是這麼簡單,沒什麼可討論的。"

這位德國資深外交官指出,如今人們已經意識到,這樣的對華政策是完全不夠的。"但是,現在就把俄羅斯和中國等同起來、強推脫鉤中國,也會是一個嚴重錯誤。巨大的中國市場蘊藏有太多的機遇,也造就了太大的依賴性。假如我們德國人真的不在意失業率暴漲,那就請便。"

他建議德國政府盡快仔細評估戰略風險,然後制訂一份行之有效的降低風險方案,提升對抗風險的戰略韌性。"比如說,大眾汽車的40%營業額都是在中國市場完成,這就是一項風險。我們固然可以說:這只是大眾員工所面臨的風險;但我們也可以說:仔細檢視依賴性、必要時改變這種依賴性,也是德國利益所在----避免失業率暴漲。這並不意味著要進行脫鉤,而是說:我們當然要和中國做生意、在中國投資,但是也要有非常明確的戰略原則。"

《世界報》記者隨後問道,由綠黨主持的德國外交部,如今正在力推價值觀外交,德國今後究竟應該怎樣和人權狀況糟糕的國家繼續做生意?對此,伊辛格警告說,假如停止和人權狀況糟糕的國家做生意,出口導向型的德國經濟將不得不和全球2/3的人口停止合作,因此這一選項完全不具備現實性。"在人權領域對這些國家施加影響力當然必須是我們的目標,但是這也不能成為一票否決的標準。我們德國不是救世主。"

伊辛格: 大眾汽車的40%營業額都是在中國市場完成,這就是一項風險
伊辛格: 大眾汽車的40%營業額都是在中國市場完成,這就是一項風險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Zhu Yinwei

現年76歲、曾經在2008年到2022年間擔任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的伊辛格呼籲,歐洲各國切忌在對華戰略上各自為政,而是應當制訂共同的歐盟對華戰略,"用同一個歐洲聲音面對中國"。他還強調,歐洲也應當和美國步調一致,在對華議題上不能忌憚敏感議題。

在專訪中,伊辛格還談到了台灣問題。他說,歐洲人都認為,台海現狀不容改變,尤其不能讓中國以軍事手段去改變現狀。"假如美國能夠通過軍事威懾來實現這一目標,那就更好了。但是美國這樣做必須要事先和歐洲協商,因為我們的未來取決於此。要是台海發生戰爭,德國大眾、德國奧迪第二天就得歇業,最遲第三天。因此歐洲必須在亞太地區加強戰略存在感。"

(世界報)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