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脫鉤?中國依然有求於德國

2023年7月1日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鑑於中國在許多方面依然有求於德國,柏林在面對北京時不必太卑躬屈膝。《新蘇黎世報》則注意到美國與印度加強合作,以抗衡共同的對手中國,但是這一利益共同體注定會因為缺乏共同價值觀而難以長遠深化。

https://p.dw.com/p/4TIpc
中國在許多方面依然有求於德國
中國在許多方面依然有求於德國圖片來源: Michael Gottschalk/photothek/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中國有多麼需要德國?"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德國在和中國打交道時,不必太卑躬屈膝,因為在許多方面北京依然有求於柏林。

"鑑於中國政府趾高氣揚的姿態,各國政府都面臨一個問題:在和中國打交道時,到底還有多大的可能去維護自身利益。理論上倒是有不少可能。比如可以卑躬屈膝地指望中國人的餐桌上落下足夠的麵包屑,從而向本國民眾宣揚成果。面對這樣的做法,北京會以友善的居高臨下姿態予以款待。"

"如果有人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也可以主動地對中國值得指摘的狀況予以批評,並要求北京有所改變。儘管中國會對此表示'極度不滿'並在言辭上予以激烈回擊,但是其回擊的力度非常取決於批評者本身在國際政治的天平中擁有多重的砝碼。當然,北京不可能向批評者做出讓步,因為共產黨一旦允許向民主制轉型的步伐,就有可能失去執政根基。對於習近平而言,蘇聯解體就是噩夢,他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類似的事件在'自己的'國家發生。"

專訪:脫離風險?關鍵要看如何定義

"德國外交總是避免咄咄逼人的主動姿態。這種策略通常都能奏效。如何與中國打交道這個問題,至少在德中建交時就已經存在。到底什麼算是畏手畏腳?什麼又算是有損自身利益的愚蠢挑釁?和許多其他國家相比,德國擁有經濟大國之優勢。德國依然能給中國提供很多東西。至少在理論上,德國擁有對北京施加影響力的能力。至於是否應該公開強調這一點,則取決於具體情況。"

"如今,有些人在呼籲大範圍與中國脫鉤,並指出與對俄能源依賴的相似性。有些人則認為多樣化經營分散風險就已經足夠。在這場爭論過程中,人們卻忽視了一點:中國其實也在嘗試脫鉤。北京希望在盡可能多的領域實現獨立自主,想掌控經濟以及軍事領域的所有關鍵科技。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習近平正在替德國政府做出一個可能非常艱難的決定:如何構建對華關係?在談及獨立自主的理由時,中國人很喜歡強調過去被迫依賴殖民強權的歷史,並表示這一切決不能重演。在德國輿論,這種有關殖民帝國主義的論調也很能讓人理解。"

"不過,德國政界在和中國打交道時,卻不必擔心另一種常見風險。許多其他國家政府在遇到麻煩時都會對德國打出'納粹牌',因為這總是能刺激到德國敏感的神經。德國政界都將'決不再現納粹歷史'牢牢刻在骨子裡。但是在清算法西斯歷史問題上,中國人卻視德國為模範國家,因為北京常常拿德國和'世仇'日本作對比。後者確實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美國與印度加強合作,以抗衡共同的對手中國,但是這一利益共同體注定會因為缺乏共同價值觀而難以長遠深化
美國與印度加強合作,以抗衡共同的對手中國,但是這一利益共同體注定會因為缺乏共同價值觀而難以長遠深化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R. Schmidt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印度是美國艱難卻必要的盟友"為題,刊發評論指出,面對共同的對手中國,美印兩國必須合作。

"近年來,中國日益成為印度的棘手鄰居。在印度的北部邊境高原地區,兩國甚至還發生了流血摩擦事件,造成了傷亡。而在南部,中國的勢力範圍正咄咄逼人地拓展到印度鄰國斯里蘭卡;在印度世仇巴基斯坦也同樣如此。儘管印度人口今年超過了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但是這個南亞國家過去30年間在經濟與軍事領域全面落後,以至於必須加強依賴盟友才能保證自身安全。"

"俄羅斯在冷戰時期就是印度的傳統軍事盟友,但在經歷了俄烏戰爭等一系列事件後,俄羅斯已經嚴重衰弱到依賴於中國,因此幾乎不太可能再馳援印度。所以,印度就不可避免地有求於美國。"

"美國也同樣有求於印度。華盛頓正努力抵擋中國的稱霸訴求,這就有賴於地區盟友。除了傳統盟友澳洲和日本,美國必須確保印度站在自己一邊,而非站隊中國。早在歐巴馬以及川普当政時期,華盛頓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從而加強了美印合作。拜登總統如今則再向前跨出了一大步,簽署了新的協議。"

作者隨後筆鋒一轉指出,美印兩國的合作並不是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之上,拜登總統不久前在接待到訪的莫迪總理時,也提到了民主和寬容。但是在莫迪治下,民主和寬容正在倒退。而且美印交往的歷史也充滿了互不信任,況且印度也沒有改變其獨立自主不結盟的國策。印度在聯合國的投票只有20%和美國相同,新德里也沒有參與西方制裁俄羅斯,而是趁機大宗購買降價的俄羅斯油氣

"這就是一個抗衡中國的利益共同體。拜登總統維護並進一步發展這個共同體,這是正確的。地緣政治環境從未像如今這般適合美印合作。但是同樣的條件也決定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一合作關係幾乎不可能深化。世界正在向多極化模式轉型,印度想要成為其中一極,既不想當美國跟班,也不想當中國跟班。不過,要想實現這一目標,莫迪必須加強改革力度,從而促進本國經濟發展。"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