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來自北京的外交挑釁

2023年5月9日

中國政府以"日程安排"為由,臨時取消了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的訪華計劃。而與此同時,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卻突然到訪柏林。當前德中關係的錯綜複雜由此可見一斑。

https://p.dw.com/p/4R6Hd
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
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圖片來源: Kay Nietfeld/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每日新聞》網站發表評論稱,今年四月份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訪問北京時對台海局勢以及中國的人權記錄進行了開誠布公的批評。而中國外長秦剛則反唇相譏,稱中國不需要來自"西方的教師爺"。而時隔不到一個月,這位中國外長就來到了柏林。這篇題為《秦剛拜訪"教師爺"》的評論寫道:

"今年四月中旬,儘管德中外長在攝影機前曾有過一番激烈的舌戰,但這至少沒有影響中國首席外交官來柏林拜訪'女教師爺'。兩國外長要談的事情當然有很多:為今年六月德中兩國的政府級磋商進行籌備。此外,俄烏戰爭想必也會再度稱為雙方的議題。德國外交部發言人伯格( Christofer Burger)強調:'對於任何有利於結束這場侵略戰爭的步驟和措施,德國和歐洲都具有極大的興趣。'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儘管北京正在嘗試扮演調停人和和平使者的角色,但卻難以掩飾他們同俄羅斯的緊密關係。雖然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前不久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首次通了電話,但他顯然更願意站在俄羅斯當權者普丁一側。同莫斯科一樣,習近平也認為北約及美國應對戰爭承擔責任。

歐盟目前正在考慮對那些向俄羅斯出口可用於軍事目的產品的中國公司實施制裁,而北京則對此提出了強烈譴責。

今年三月,德國總理肖爾茨的政府聲明對中國領導人發出了明確呼籲:'我對北京發出的訊息非常明確:發揮你們的影響力,敦促俄羅斯盡快撤軍。不要向俄羅斯侵略者提供軍火。'北京對莫斯科具有影響力,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至於北京是否會按照德國和歐洲的意願,發揮他們的影響力就不得而知了。"

《每日新聞》的評論指出,無論是在歐盟內部,還是德國的執政聯盟內部,如何同中國打交道,都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前不久,社民黨內的保守派勢力就曾指責貝爾博克和哈貝克在推行"反華政策"。

"但在'去風險'問題上,即在敏感基礎設施方面減少對專制國家的依賴,各方似乎是有共識的。畢竟貝爾博克一再強調,絕不能在對華問題上重犯當年對俄政策的錯誤。

5月9日,德中兩國外長在柏林舉行新聞發布會。
5月9日,德中兩國外長在柏林舉行新聞發布會。圖片來源: Michael Kappeler/Pool via REUTERS

不過,在實踐層面上如何同中國打交道,執政聯盟內部的分歧卻是顯而易見的。強調中國是'制度性對手'時,往往就淡忘了中國的'夥伴'身份。久聞其聲的'中國戰略'出台的時候已經到了。"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北京沒有時間接待德國財長,卻有時間派遣外長訪德。德國必須正告北京,不要對執政聯盟玩弄挑撥離間的伎倆。這篇題為《北京的外交挑釁》的評論寫道:

"這是北京一次極不友好的外交行動。多年來,北京對德國自民黨及其政治信念一直感到不滿。當面指責這種挑釁行為,是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應盡的義務。

前不久在北京同中國政治家們舉行會談時,貝爾博克展示了她敢於仗義執言的勇氣。現在她更應當明確告訴中方,聯邦政府內部即便存在分歧,但絕不會容忍外部的挑釁和離間。

林德納的訪華行程被突然取消,當然不應成為德中關係出現重大危機的理由。但德國必須發出這樣的訊號,即德國是擁有自行決策權的主權國家,即使涉及台灣問題也不例外。"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