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生態食品供不應求

Hasnain Kazim2007年1月5日

在德國生態食品市場,需已大於供。生態燕麥和雞蛋已告售罄。生態馬鈴薯甚至需從遙遠的埃及調運

https://p.dw.com/p/9ehM
生態食品在德國成緊俏商品圖片來源: dpa

瘋牛和因瘟病死亡雞只、腐肉和讓牲畜倍受折磨的長途運輸、摻假酒、禽流感、各種各樣的有害物質以及轉基因食品的圖片,在在深印在消費者的腦海中。從中大獲其益的首先是生態產品生產人和商家。德國國內對生態食品的需求還從未象現在這麼大。

自稱歐洲最大生態食品供應商的柏林LPG Biomarkt公司首席執行官裡斯韋克表示,眼下,要弄到新貨還真不容易,經典的生態食品很快就會見底,到下個月,德國自產的生態蘋果很可能將告售罄。

綠色生態運動原宗旨或遭忽視

面對這一現象,專家們不由擔心,消費者們現在首先考慮的並非綠色運動原先的宗旨,即力圖讓經濟和消費與環境相和諧,而首先是出於某種感覺和感情,即,自己得到是高質無害食品。生態種植聯合會Bioland主席多施指出,大多數生態商店的新主顧對綠色生態運動的初衷其實相當陌生。這些顧客願意以平均高出常規方法生產的食品20-30%的價格購買生態食品。而如果生態食品價格再高一些,多數消費者還是會更樂於購買便宜的食品,「態度」雲雲畢竟也還是與錢包有關。

各廉價連鎖商號也力圖跟上潮流,從中盈利。2002年,連鎖商Plus 一馬當先,推出品牌BioBio,隨後,Aldi, Lidl, Penny和Netto等連鎖店也紛紛跟進。德國最大的食品商號Edeka更發動生態攻勢,將下屬市場供應的生態產品種類增至1000種以上。去年,該連鎖商生態食品經營額幾乎增加60%,而它的競爭對手們也都有大致相當的增長率。與此同時,生態食品的平均價格降低了20%。現在,由於需大於求,價格重又回升。

求助於海外

作為對需求猛增的反應,新的生態商店一家接一家開張。「讓所有人都能享受生態食品」成為所有供應商的口號。未與生產方簽訂長期供貨合同的商家現在日子難過了。卡塞爾大學農業問題專家哈姆指出,燕麥全歐洲都已難覓,雞蛋在德國和法國已然告罄,至於馬鈴薯,還真不知道,1月份以後,該如何應付主顧們。生態種植聯合會主席多施相信,要是貨源充足,連鎖商號們會願意增加銷售3倍。在馬鈴薯方面,由於德國去年收成不好,很可能得從埃及進口,以滿足巨大的需求。大量生態食品現在也已開始從阿根廷、智利、加拿大和南非進口。

有關生態食品的品質,專家們認為是有保障的。多施指出,在法律上有著相關標準,規定了必須至少滿足何種要求才能打上綠色食品的標記。不過,德國許多生態組織擔憂歐盟有關當局目前計劃制定的統一規定可能會稀釋生態標準。這些生態組織要求德國國內繼續實行比歐盟將要頒布的規定遠為嚴格的標準。

綠黨不滿

歐盟有關當局則表示,統一規定有利於簡化各環節,從而更有利於消費者。根據該規定,未來,對生態食品的檢查將會放鬆,食品品質有最後一道把關就夠了。迄今為止,只有至少95%的成分來自生態種植的食品才能被稱為綠色生態食品。

綠黨人士預計,生態食品的供應方面會出現大的缺口,他們指控大聯合政府正在農業領域開倒車。綠黨聯邦議會黨團主席、前農業和消費者部長屈納斯特稱,社民黨和聯盟黨的州長們都減少了對生態農業的資助金,越來越多的聯邦州停止了鼓勵農民將常規農田轉變為生態農田的項目。

不過,政府方面並不接受綠黨人士的指控。農業部稱,生態食品供應不足的原因首先是因為產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