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Glück-Ausstellung in Dresden

Ronny Arnold 2008年3月15日

追求幸福可說是人類與生俱有的本能。問題是,在哪種情況下才稱得上真正的"幸福"或"不幸"呢?或許"愛情"是"幸福"的泉源,如果它正好沒讓人陷入"痛苦"時?還是現代人需要更多使他獲得真正的"幸福"的因素?另外,西方人的"幸福觀"與第三世界人民是絕然不同的嗎?最近德勒斯登"衞生博物館"正舉辦一項可命名為"幸福面面觀"的展覽會:

https://p.dw.com/p/DO5D
幸福公式:幸福是可以計算的嗎?圖片來源: DHMD/David-Brandt.de

展覽會的總監班茨女士表示:"愛情"當然是促成"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唯一的。「話雖如此,我們還是以它作為這項展出的主題,因為我相信,愛情在世界大部份人的心目中佔有核心地位。」

德國大文豪歌德200多年前就洞察了"愛情"的魔力,並在一首情詩中寫道:"只有一個戀愛的心靈是幸福愉悅的......."。歌德對愛情的這份理解,至今甚少改變。不過班茨女士也表示,"幸福"與"痛苦"是體現愛情面貌的一體兩面。她說:"愛情並不只有積極面,它也會帶來痛苦,例如吃醋等負面情緒。但我們仍然以〈沒有'愛'就沒有'幸福'〉作為展覽會的主題。」

在愛情、情慾和痛苦之後,第二個展出部份的主要內容是享樂和煩惱。巨型的玻璃櫃裡,擺滿了各式塑料製作的美味食品;牆上掛著的巨幅世界地圖上標示出"幸福指數"分佈區:紅色代表"最滿意",黃色代表"不滿意"。令人感到震驚的是:西方雖然物資充裕,但人們欠缺"幸福感"。班茨說:「根據統計,一些在我們看來生存條件相當低下,人民不可能感到滿意的國家和地區,卻在有關幸福指數的調查上名列前茅,例如孟加拉國,而德國經常是中等排名。」

就好像德國人不明白"金錢難買快樂,富裕不等同幸福"的道理似的。當人們帶著反思的心情步入下一個展廳時,室內一片漆黑,幾秒鐘後,屏幕上出現一個身穿潛水服的蛙人,另一個角落的視訊屏幕播放著雪橇競速運動員和攀岩者等極限體育運動的紀錄片。衞生博物館的科學顧問舒爾茨指出:「科學已經證實,人類的幸福感與內分泌有關。但我們也不能把幸福感僅侷限於內分泌的產生與否,它還與我們的夢想、幻想和烏托邦式的想像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有關。人只有在身心和諧的狀況下才會產生幸福感。」

Glück Welches Glück Ausstellung im Deutschen Hygiene Museum Dresden
圖片來源: DHMD/David-Brandt.de

最後兩個展廳探討的是已經發展數百年的有關"身體文化"和"審美標準"的題目。進門處站立著希臘神話中象徵"愛"和"美"的女神-阿芙羅狄蒂的雕像。旁邊緊接著的"美人牆"上,展示著選美大會和人工美女的照片。班茨女士說,照片展示了最受中國女性青睞的美容整形術,例如所謂的"拉腿手術",將腿骨切開,拉長幾公分,以增加身高。由此可明顯看出,西方審美標準的權威性。媒體不總宣傳:"美"是獲取"幸福"的捷徑嗎?!

"幸福"是否能受外在因素的影響,以及它是否也能學習呢? 班茨女士的回答是:幸運、命運和厄運間的關係是緊密相連的。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生也是如此,相信不少人已有過切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