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少林神功在德國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8月19日

對許多西方人而言,少林寺已經不是新鮮名詞。一些人在中國旅遊時,見識了和尚頭裂木板,手劈石塊的神功,也有人從李小龍、李連傑和成龍的功夫片裡瞭解到少林寺這種中國功夫的神聖殿堂。四年前,少林寺在德國柏林開設了分支,追隨者甚眾。

https://p.dw.com/p/74E8
柏林少林寺德方負責人德勒(左)隨住持釋永川師傅(右)燒香禮佛圖片來源: dpa Zentralbild

博大精深的佛學底蘊使得少林功夫在各種格鬥技巧中獨樹一幟,而達摩祖師開創少林已經有1500年,相傳當年達摩發現僧眾普遍體質虛弱,無法進行長期修行,因此他教授了一些進行身體鍛煉和吐納的技巧,從而奠定了少林武術的基礎。千百年來,少林哲學對於智慧,道德和沉思的追求從未間斷。

德國少林寺座落在柏林眾多的寫字樓和停車場之間,這多少讓人有點吃驚。大門兩邊分立著兩只古色古香的中國石獅,而樓上則是一個鋪著紅色地毯的大廳,大廳的一端擺放著三座釋加摩尼的銅像。這裡原本是靜思修行的場所,但在大多數時間裡,這裡被用作功夫訓練。

功夫師傅正在演練不同的棍法,而學生們則站在一旁,用心觀看。這種功夫在外國人眼裡就像是一種舞蹈,棍子在師傅的手中上下翻飛,猶如蛟龍。從今年年初開始,卡羅拉每周到這裡訓練三次,她最喜歡的就是棍術,但這還不是全部,「我還喜歡腿上功夫,同時我特別喜歡這裡安祥平和的環境,我真的喜歡所有的廟宇,而不光是功夫打鬥。」

就像大多數在這裡訓練的德國學生一樣,卡羅拉是從中國電影中開始對功夫產生興趣的,而他的老師釋言飛同樣如此。雖然釋言飛只有24歲,但卻已經成為了功夫教師。從11歲開始,他就在中國教授功夫,「我在小時候受到了許多功夫電影的影響,我非常喜歡功夫。」

三年前,釋言飛被派到柏林,在這裡他必須適應全新的語言和文化環境,這是他面對的第一個挑戰。為數眾多的德國人對於歷史悠久的中國功夫非常入迷,這是釋言飛在來德國之前所沒有想到的。不過釋言飛表示,少林學問不僅僅是武術搏擊,它同時也代表了佛教哲學。根據少林寺的傳說,少林功夫和吐納之術都是由達摩祖師開創的。學習武術不僅是為了在亂世之中保護寺院,也是因為僧眾們相信身體和心理的強健對於修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釋言飛希望人們能夠從武術鍛煉中感悟到少林傳統的內在精神。「不是每個人都對少林哲學感興趣的,不過在我們這裡的七、八百名學員中,至少有一半人對此感到有興趣。」釋言飛說道。

這裡的功夫訓練班是混編而成的,男女老少都在一起訓練,不過年齡特別小的孩子也有專門的兒童班。學員們排成一行,在師傅的指點下學習各種不同的功夫技巧,整個環境非常安靜,沒有人交頭接耳。只聽到棍劍在空中發出的聲響。

馬庫斯曾經在韓國學習過跆拳道。他四年前回到德國後,沒能找到跆拳道學校,卻發現了少林寺,並迷上了功夫。現在,他每天訓練兩個小時,非常投入。去年他甚至受邀參加了一項國際賽事。馬庫斯不無自豪地說:「去年我在中國,那裡舉行了一項規模很大的少林功夫節,同時還有一個有2500名功夫選手參加的比賽。我參加了棍術的比賽,並且獲得了第二名,我覺得自己運氣很好。我最喜歡的器械是棍,但我其實最喜歡氣功,那是一種內功。」

馬庫斯來自一個有天主教背景的家庭,但是他卻發現自己在那樣的環境中過的並不舒服,「我的學校是天主教學校,但是我並不認為這對我有好處,因為他們總是教你,你必須做什麼,你必須做什麼,而少林寺告訴你的是,如果你想,你就能做到。」

馬庫斯認為德國人比較沒耐性,而這也給他們參加功夫鍛煉帶來了困難,「這對於德國人來說並不容易,因為德國人總想在一個星期之內就變成最好的,這在這裡行不通。你必須每周訓練三次,經過一兩年才逐漸的稍有進步。這並不容易。」

他認為功夫訓練中最重要的就是氣功修行,那氣功對於他的日常生活又有些什麼幫助呢?馬庫斯回答說:「我每天要工作十個小時,因此工作之後能夠回歸自己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結束工作之後,我變的很緊張,很有攻擊性。當我來到少林寺後,我就練氣功,冥想,和功夫。然後我回家的時候就感到很高興,很放鬆。」

釋永川師傅從2002年開始就是柏林少林寺的主持,雖然他父母並不希望他當和尚,但是當他17歲從學校畢業以後就選擇剃度出家,修煉功夫。釋永川師傅穿著樸素,表情安祥。他相信,少林哲學如同千百年前一樣,對於當今世界依然有其相關性。

他說:「東西方的人們都認為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但是我認為文化之間的共同之處更多。東方文化大多受到儒家學說和其他一些宗教的影響,而西方則是受到了天主教的影響。所有的宗教都告訴我們要互愛,並且熱愛自然,這是我們都有的共同主題。」

柏林少林寺裡現代設施一應俱全,這也使得它成為了一個頗受歡迎的休閒之處。同時,似乎越來越多的西方年輕人也願意在他們的生活中注入東方古老修行技巧和武術的精華。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