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艾未未在或不在,精彩就在那裡?

採訪記者:文木2015年5月13日

「中國8」中國當代藝術展本周三舉行總開幕式。展覽規模龐大,不過參展的數百件藝術品中卻沒有中國當代藝術代表性人物之一艾未未的作品,面對媒體「艾未未去哪兒了」的問題,中方策展人、中央美院院長范安迪接受本台專訪時作出回應。

https://p.dw.com/p/1FPEc
Ausstellung - China8
中央美院院長范安迪圖片來源: DW/S. Liu

德國之聲:中國8」 藝術展即將正式啟動,德國方面有副總理、德國經濟部長嘉布瑞爾參加開幕儀式,中方也有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出席開幕,中國8」的官方背景成分有多大?

范安迪:首先我非常贊賞德國方面項目藝術主管瓦爾特‧斯邁林(Walter Smerling)和他的同事對當代藝術有這麼高的熱情。尤其是斯邁林,他是一個有著奇思妙想的人。一方面他們場館條件很好,另一方面他們對中國的文化藝術有著熱忱。

德國,西方博物館的館長和中國不一樣,中國的(博物館館長)往往會聽從行政的命令,來自上級的要求。而西方的館長都非常具有獨立性,非常有自己的主見。儘管這個展覽在中國具有一定的官方背景,它受到文化部的支持,是今年中國當代藝術歐洲行的項目之一。德國方面,斯邁林曾經說過,在德國這是一個非常個人的行為,和政府沒有關係,他和博物館長們和基金會的負責人共同策劃,不具有政治行為,沒有政治性,我完全理解。這就是西方的體制,在中國,這麼大規模的作品離開中國,不會走地下渠道,必須要經過中國政府的海關批文,來去才真正自由。這方面我和斯邁林有些探討,有時甚至有些交鋒,但最後大家都覺得,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國8做好。

8座城市,9座博物館,500多件作品,超過百名中國當代藝術家參展,很多報導稱,這是前無古人的一次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舞台的集體亮相,您認為,這次展覽在當代藝術界中具有怎樣的份量?

整個展覽的構思策劃強調了兩個特色:第一,根據場館自身的特點和辦館的宗旨確定不同展覽的主題乃至於類型,可以說,每個展覽都是為這個博物館量身定做的。舉個例子,雕塑館著重展示中國雕塑和裝置的發展,同時影像和水墨各種不同類似的藝術都得到了展示。策展人某種程度就像導演一樣,希望每個演員都在合適的位置上出演。

第二,中國當代藝術剛剛80、90年代起步階段,受到了相當程度的西方或者國際的影響,某種程度來說,中國藝術的西方化是很嚴重的。21世紀到來之後,中國藝術家越來越多的看到,其實全球的藝術家在當代藝術的發展上面臨著共同的話題。藝術家應該更多立足於本土的現實,更多的尋找本土文化資源的支持。語言上,形態上特別是觀念上方法上展現更多中國文化的特色。這個展覽很好的展出了當代藝術的中國方式。

就我自己來說,20多年來,一直觀察和研究當代藝術的發展,這次展覽不僅在規模上空前,藝術的品質上,多樣性上也十分具有開創性。這次展出是21世紀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縮影。

Ausstellung - China8
「中國8」藝術主管瓦爾特‧斯邁林在新聞發布會上圖片來源: DW/S. Liu

有句俗話亂世出英雄,這句話似乎也適用於藝術界,一些大思想家和大藝術家往往都誕生於動蕩的時代中。比如,魏晉南北朝在歷史上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戰爭迭起、換代頻繁,不過在藝術文學史呢,這段時間出現了井噴現象,顧愷之、陸探微等在繪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藝術家紛紛湧現。文學上,比如山水田園詩就出現在這個時期。中國現在面臨的問題很多,觀察一下中國當代藝術界,不僅盛產藝術人士,也出現了許多在國際上很有知名度的作品,您覺得中國當代藝術十分活躍與這是否有著聯繫?

中國當代藝術在整個的當代藝術顯示出自己的生機,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社會正在經歷巨大的變革,力度之深範圍之廣,在現實中有許多可以用藝術表達的主題,很多藝術可以關切的話題。藝術家的敏感和感受使得他們的創作中有許多豐富的來源,我們通常說西方的秩序越來越穩定了、安靜了,在創作上缺乏動力。中國社會的變革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力量,人們能夠感受到中國藝術家現在創作的沖勁很強。

不僅僅是藝術本身,中國藝術外部的條件也發生了變化,近10年,私立、民營美術館此起彼伏,許多收藏家都希望建立美術館形成一個文化平台。雖然古典藝術在拍賣會上有著很好的價格,但是當代藝術也不斷受到歡迎。這都促進了藝術的發展。

中國藝術家的創作自由的現狀是怎樣的,尤其是近幾年新領導人上台之後,他們創作的環境出現了什麼樣的變化?

中國總體來說,藝術的創作氛圍比較自由,藝術家得到的外部支持更大。政府層面,建立了國家藝術基金,支持藝術家,各地方政府也建立了文化產業扶持基金。

另外一方面,中國政府也強調,藝術家的創造應該與公眾產生聯繫,體現藝術與人民之間的關係,這方面,中國政府還是堅持自己對藝術形態的要求。在這個意義上,和中國的傳統有關係,中國傳統有一個「文以載道」的說法,藝術可以起到一種教化的,啟蒙的作用。

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當代藝術中佔有怎樣的地位?

中國有著悠久藝術文化傳統的國度,能夠把握好自己的傳統,就能使自己的藝術與別人不同。在國際上,我不敢說中國的現代藝術得到普遍認同,但是我覺得至少有兩個價值:第一,使原來以西方為中心的文化版圖發生了變化,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可以從中國藝術的蓬勃發展中得到更多體現。第二,改變了西方,包括普通公眾在內對中國藝術原來瞭解不夠的狀態,現在很多交流活動展覽,大家能夠更多建立起相互理解。

說到中國當代藝術家,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艾未未。他在西方也是比較有名的中國藝術家,媒體報導說,中國8」曾經邀請了他參加活動,但是他的作品卻沒有現身藝術展,為什麼呢?

艾未未何止在西方比較有名,他是大大有名,尤其德國人對他特別鍾愛。有時候這種鍾愛,你要是採訪其他的中國藝術家,我想大部分中國藝術家第一是憤怒,這麼大的中國難道只有艾未未做代表嗎,難道只有他的作品最好嗎,第二點,這其中當然有嫉妒的情緒,因為德國人太喜歡他,這當然是德國人的自由,中國人毫無辦法。

我跟艾未未也是多年的好朋友,2009年我們曾經在比利時合作,策劃過「事物的狀態」大型展覽,艾未未在藝術上有著很多聰明的想法,有著作為藝術家的勇氣,這個我們是非常瞭解的。這次呢,德方一開始就說要邀請艾未未參加,我說,邀請沒有問題,因為他確實是一位中國當代藝術家,但是我個人覺得,不要認為只有邀請了艾未未就政治正確了,不邀請就錯誤了,我說,如果這樣的話,這就顯得德國人自己被政治綁架了,難道一定要有艾未未就是優秀的展覽嗎?我就很坦率地和斯邁林這樣講,你們(德方)好像沒有一個艾未未這個展覽就錯誤,我說,你這才是最大的錯誤。

當然至於邀請他,他(艾未未)怎樣考慮,這是藝術家的自由,他在德國都有很多機會展覽。對艾未未來說,他有他的自由,對中國8這個展覽來說,我個人的意見是,有他是好的,沒有他也是好的。但是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安排,對德國來說,他是(許多人)非常熟悉的,他有龐大的粉絲團。

「中國8——萊茵魯爾區中國當代藝術展」五月中旬正式對外開放,500餘件展品中包括繪畫、雕塑、裝置、攝影、影片、水墨以及書法等多種類型的作品。

各參展展館:

杜塞道夫北萊茵威斯特法倫會展中心,杜塞道夫(Düsseldorf)

名稱:概況——視野中國(2015年5月15日至8月30日)

勒姆布魯克博物館,杜伊斯堡(Duisburg)

名稱:新造型——會說話的雕塑(2015年5月15日至9月13日)

MKM庫珀斯米爾勒當代藝術博物館,杜伊斯堡

名稱:視覺世界的詞匯——繪畫(2015年5月15日至9月13日)

弗柯望博物館,埃森(Essen)

名稱:進程中的作品——攝影(2015年5月15日至9月13日)

蓋爾森基興藝術博物館,蓋爾森基興(Gelsenkirchen)

名稱:傳統和當今——水墨畫和書法(2015年5月15日至9月13日)

奧斯特豪斯博物館,哈根(Hagen)

名稱:藝術的典範——裝置和立體藝術(2015年5月15日至9月13日)

馬爾玻璃方雕塑博物館,馬爾(Marl)

名稱:靜止的時間——聲與影(2015年5月15日至9月13日)

米爾海姆藝術博物館異次元模式——裝置和雕塑, 米爾海姆(魯爾河畔) (Mülheim an der Ruhr)( 2015年5月15日至9月13日)

雷克林豪森藝術館, 雷克林豪森(Recklinghausen)

名稱:繪畫全景——薪火傳承 (2015年5月15日至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