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宏都拉斯的森林歸誰所有?

2012年12月4日

由於濫砍濫伐和管理不善,宏都拉斯物種豐富的森林受到嚴重威脅,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們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紅色名錄」。儘管如此,這裡並不缺乏良好的意願。

https://p.dw.com/p/16vTH
A member of the Garifuna ethnic group carries burning herbs during a traditional protection ritual at a rally in support of Honduras' ousted President Manuel Zelaya in Tegucigalpa, Tuesday, Sept. 8, 2009. (ddp images/AP Photo/Esteban Felix)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森林究竟歸誰所有?宏都拉斯北部海岸的加裡富納族人居住區,每天都要面臨這個問題。據宏都拉斯森林研究所(ICF)稱,目前全國的森林面積大約有9885萬畝,佔土地面積的59%,其中47%的森林屬於國家,14%屬於城鎮,39%屬於個人。卡利福那人視為生活空間,並加以利用和保護的森林面積在一天天地變小。因為一方面,森林被私有化,用來參與聯合國旨在保護氣候和森林的減排合作方案(REDD)範圍內的減排交易,另一方面,國家發放建設水電站和採礦許可,因為位於中美洲的宏都拉斯銀、鋅和鉛的藏量豐富。

用於生產生物燃料的油棕種植業,也是一大因素。特別是大土地所有者和投資者為此投資,生意十分紅火。全球每年的產量超過五千萬噸,並且呈上升趨勢。而且,公共土地被大土地所有者非法佔用的現象屢見不鮮。最近一起發生在宏都拉斯北部科倫行政區的瓦勒奇托村。這裡的二萬四千畝土地其實自1997年以來就屬於六個加裡富納人社區。儘管最高法院在1999年底把土地的所有權判給了加裡富納人,但是,從2005年起他們就無法進入自己的土地。大土地所有者也拒絕檢查院和國家農業研究所(INA)進入,他們派遣全副武裝的安全人員對該地區進行監視。

Area of El Tamagas forest (honduras) that was burned by a forest fire, 25kms (16 miles) east of Tegucigalpa, Honduras, Friday, May, 5, 2006. Honduras loses annually between 80,000 and 120,000 hectares (200,000 to 300,000 acres) of forests because of forest fires, many of them caused by humans.(ddp images/AP Photo/Esteban Felix) ++ AP ++
宏都拉斯的森林面積日益減少圖片來源: AP

米麗安姆•米蘭達(Miriam Miranda)是宏都拉斯「黑人聯誼組織」(OFRANEH)的負責人,她致力於為加裡富納人爭取權利。針對以上情況,她認為這是在剝奪宏都拉斯北部地區加勒比非洲裔社區的財產。她說:「宏都拉斯森林遭到砍伐的原因不在於本地人。」加裡富納人的生活方式根本不會破壞自然。相反,他們只從森林裡索取他們需要的食品,草藥和建築材料。米蘭達說,對本地人民權利的漠視,是諸如REDD這類大型國際項目最大的問題,儘管本地人對公共土地的權力已經在國際勞工組織第169號公約這樣的國際條約中明文規定,而且宏都拉斯也簽署了這一公約。該公約旨在使土著人的基本權利得到法律保障。
然而,米蘭達說,加裡富納人瞭解各個決策層次相關訊息的可能,處處受到阻礙。對位於大西洋海岸、毗鄰尼加拉瓜的米斯基托土著人社區來說,也是如此。

「社區森林經濟」模式

不過,也有項目給人以希望。早在2005年,「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就在宏都拉斯啟動了「鄉土樹種造林項目」(PRORENA)。該項目的目的是與當地參與者合作管理森林,以改善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該項目的做法簡單而有效:通過和林務局簽訂長期協議,當地社區有權砍伐國有森林的樹木。最高目標是可持續性。當地農民每砍伐一棵樹,就必須向社區交納一定的費用。此外,他還有義務採取保存森林的措施,譬如種植新的樹木或開闢防火通道。林務局則向他們支付勞動報酬,並把伐木徵收費用再投資於森林。

Miriam Miranda http://www.flickr.com/photos/felipecanova/6067150159/ +++ Felipe Canova +++ aufgenommen 19.8.2011 geladen 29.12.2012 Lizenz: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2.0/deed.de
米蘭達(右一)冒著軍方的襲擊堅持捍衛自己的土地圖片來源: Felipe Canova

格哈德‧揚森博士(Dr. Gerhard Jansen)是該項目的協調員。他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雙贏局面。一方面,國家可以通過森林獲得收入,一方面也可以確保森林繼續存在。為了保持這一做法, PRORENA項目還培訓護林員,為當地人創造新的收入來源。揚森說:「一項研究表明,每一個家庭僅通過利用木材就可增加約2,600歐元的收入。」這相當於宏都拉斯的人均收入。

棕櫚樹項目

宏都拉斯「加裡富納緊急情況委員會」(CEGAH)也指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1998年,颶風「米奇」在宏都拉斯北部海岸造成巨大損失,當地婦女成立了「加裡富納緊急情況委員會」 ,最初是作為一個純粹的救災組織。隨著時間的推移,該組織積極採取措施,應對未來的環境災難。颶風「米奇」當時摧毀了約70%的糧食收成。委員會主任尼爾達•哈扎爾•戈塔(Nilda Hazel Gotay)說:「我們告訴人們種植當地的原生作物,如絲蘭和椰子樹,還有芋頭──一種像香蕉和馬鈴薯一樣含澱粉豐富的作物。」

Farmers work in beans plantation near to mine areas in Zacatera, Jalapa municipality, 217 miles, 350 kms north of Managua, Nicaragua, Dec. 13, 2006. Nicaragua's goverment estimates there were 160,589 mines placed just by the Sandinista army in the 1980s, mostly targeting Contra troops coming from Honduras. Most mines planted by the Sandinistas were mapped, but the Contras didn't keep track. Fleeing troops on both sides also laid mines randomly to cover their retreat. (ddp images/AP Photo/Esteban Felix) ++ AP ++
在尼加拉瓜,加裡富納人不能進入自己的林區圖片來源: AP

此外,傳統的耕作方式也有助於防範自然災害和氣候變化。最新的一個例子是一種叫「Balaire」的奇妙棕櫚樹,其用途廣泛,無論用於生產籃子,或者是用來製作加裡富納人傳統工具La culebra,它是加裡富納人用來加工絲蘭根,以製作傳統麵包的工具。此外,Balaire是藤生植物,附著在其他樹木上,可以加強樹木的抗風能力。

作者:Wiebke Feuersenger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