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印度如何應對毛派騷亂

Shitao Li2013年11月17日

印度政府與毛派反叛武裝的鬥爭已經持續了數十年,後者希望在這個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實現「毛主義」。對於新德里政府而言,保護部族權益也許可以化解武力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https://p.dw.com/p/1AFxs
Relatives and supporters accompany the body of Kishenji, a senior Maoist rebel leader killed in a gunbattle with security forces in eastern India, during his funeral procession at Peddapally village in Karimnagar District of Andhra Pradesh, India, Sunday, Nov. 27, 2011. The government has called the rebels, who are now spread across 20 of India's 28 states, the country's greatest internal security threat. Inspired by Chinese revolutionary leader Mao Zedong, the rebels have fought for more than four decades demanding land and jobs for farmers and the poor. (AP Photo/Mahesh Kumar A.)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2013年11月11日,印度恰蒂斯加爾邦(Chattisgarh)舉行地方選舉。儘管進行了嚴密的安保工作,抵制選舉的反叛武裝還是襲擊了幾個投票所。剛剛發生的這一事件只是該地區暴力浪潮的一個最近的例證,而恰蒂斯加爾邦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為戒備森嚴的地區之一。

主要為部落聚居地的巴斯塔爾區(Bastar)位於印度的中心地帶,這裡現在已經成為了毛派武裝力量的重鎮,他們奉毛澤東思想為政治信條。

這些毛派分子在印度被稱為納薩爾派分子。納薩爾是西孟加拉邦的一個村落,1967年曾爆發起義。印度作家、毛派問題專家迪利普‧西蒙(Dilip Simeon)表示,納薩爾派分子的主要訴求是,運用毛澤東的"人民戰爭"軍事政治戰略建立共產政權。他們認為印度當前狀況類似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

Security personnel carry an injured policeman after a landmine blast in the jungles of Bariganwa, in Jharkhand, India, Saturday, Jan. 21, 2012. Suspected Maoist rebels triggered a powerful landmine explosion Saturday killing 13 policemen in the eastern Indian state of Jharkhand, a top police official said. (Foto:AP/dapd)
毛派武裝分子聲稱為"被剝削民眾"的權益而戰鬥圖片來源: AP

"印度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西蒙對德國之聲表示。估計人數達五萬之眾的毛派分子相信印度正在被一些資產階級精英所統治,需要通過武裝力量加以推翻。目前,納薩爾派分子主要在礦產豐富的邊遠地區活動,其控制地區從印度南部一直延伸到東北部,包括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賈坎德邦(Jharkhand)、恰蒂斯加爾邦和比哈爾邦(Bihar)等。

反叛分子與印度安全力量展開游擊戰,並聲稱鬥爭的目的是為他們所稱的"受剝削民眾"爭取權益,比如沒有土地、沒有最低薪水和醫療教育等福利保障的工人。

工業化與部族的對抗

西蒙認為,毛派運動之所以能夠延續四十多年,主要歸結於印度鄉村地區普遍存在的經濟和社會關係的血腥殘酷本質。印度中央政府所推動的工業化潮流以及發展模式導致成千上百萬部落民眾被迫遷居。

專家辯稱,這些強迫遷移行動為毛派分子持續進行武裝抗爭提供了必要的滋生土壤。"新德里未能保護部族利益,導致這些民眾轉而支持他們認為能夠為自己的權益進行鬥爭的毛派",居住在東部省份賈坎德邦的部落維權人士達雅馬尼‧巴爾拉(Dayamani Barla)表示。

Ranchi, Indien Person: Dayamani Barla, Tribal Activist, Has won the Ellen L.Lutz Award for Cultural activism DW/Roma Rajpal
部落維權人士達雅馬尼‧巴爾拉認為應通過保護部族權益應對毛派問題圖片來源: DW/R. Rajpal

毛派武裝組織經常攻擊政府集會以及政治領導人,他們指責政治人物保護企業界的利益。今年5月25日,納薩爾派分子對恰蒂斯加爾邦的達布哈谷地(Darbha Valley)發動進攻,打死27人,其中包括正在當地的國大黨多名政治人物。

一些批評人士表示,納薩爾派分子已經偏離了自身的意識形態軌道,並成為了一個安全威脅,因為他們不僅控制印度所謂的部落地帶,同時還敲詐勒索富有的地主以及商人。

"他們威脅我們,如果不給他們錢就發動罷工、毀壞設備,"在恰蒂斯加爾邦和賈坎德邦擁有三座發電廠的古普塔(Manoj Kumar Gupta)對德國之聲表示。為了能夠平平安安的做生意,這些企業家們不得不向武裝分子支付"保護費"。

"唯一最大的安全威脅"

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曾將納薩爾主義稱為"我們國家有史以來所面臨的唯一最嚴重的內部安全挑戰。"新德里政府屢次動用警力突襲毛派基地,並抓捕其首要分子,試圖以此清除反叛運動。根據"南亞恐怖主義門戶網"(South Asia Terrorism Portal)的統計數字,僅在2007年至2012年間,被打死、遭逮捕或被迫投降的納薩爾派分子就有將近15000人。

印度海德拉巴德塔塔社會科學研究所(Tata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的政治分析家哈拉格帕爾教授表示,由於衝突雙方之間極度互不信任,以牙還牙的惡性循環愈演愈烈,導致所有尋找政治解決方案的嘗試都成為徒勞。

前路何在?

儘管如此,哈拉格帕爾依然堅持認為,確實存在通過政治途徑解決衝突的可能。"需要有一個富有活力、積極活躍的公民社會向毛派分子施加道德壓力,讓他們遵守憲政準則以及法治。"他補充道,雙方都有超越法治的行為,而在衝突過程中,暴力持續激化。

哈拉格帕爾教授表示,要想解決持續數十年的騷亂局面,印度目前強調工業、從而導致大規模人口遷移的發展模式必須得到重新審視。

作者:Roma Rajpal Weiß 編譯:石濤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