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剪不斷理還亂」 千絲萬縷的兩岸經濟關係

ARD
2022年8月11日

中國對台灣施加的壓力,不僅體現在軍事層面上,也表現在經濟方面。中國政府周三發布的所謂台灣問題白皮書中,再度強調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白皮書中承諾,實現統一後,台灣將變得更加富庶。而事實上,就在上周,中國剛剛宣佈了對台灣的經濟制裁措施。由此可見,兩岸政治關係對雙邊的經濟往來有著直接的影響。

https://p.dw.com/p/4FPur
儘管台海兩岸關係緊張,但雙邊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來往(資料圖片)
儘管台海兩岸關係緊張,但雙邊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來往(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hiang Ying-yi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儘管台海兩岸關係緊張,但雙邊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來往。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台灣出口額的四成面向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大陸。

在兩岸貿易談判中擔當政治顧問以及台灣世貿組織代表團專家李淳表示,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額佔比很高,但台灣同時也是一個高科技國家,經濟體量全球排名第22位,同全球經濟有著密切的關係。即便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離不開台灣的技術。李淳說:"當前,中國晶片需求總量的70%仍需要進口。而其中一半來自台灣,另一半來自韓國。"

台灣是世界上最大的晶片生產國,廣泛用於智慧型手機、電腦以及汽車的生產。尤其是七納米以下的微晶片,更是主要來自台灣。中國通常會對晶片進行繼續加工,並將終端電子產品出口至世界各國。

作為貿易問題專家,李淳堅信,一旦兩岸發生衝突,台灣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將發揮效力。他說:"中國並不是台灣晶片的唯一進口國,只要台灣能找到替代市場,台灣就能保持優勢。"

過去六年以來,台灣成功擴展了同東南亞各國的貿易往來。2021年,台灣對東南亞的投資額首次超過對中國的投資。但挑戰依舊存在:由於中國方面要求各國只能同北京保持外交關係,台灣很難同上述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這使的台灣陷入孤立境地。過去幾天中國進行的軍演顯示,一旦航運道路遭到封鎖,貿易將受到嚴重影響,受波及的不僅是台灣,韓國日本也不能倖免。

台灣大約有250家德國企業。德國駐台商會表示,上述企業正在密切關注台海局勢的發展。此前中方已發出制裁威脅,不過,觀察家們普遍表示,這類制裁只具有象徵意義。中國只是對一些特定食品發出了進口禁令,並宣佈禁止向台灣出口對建築業和晶片工業至關重要的天然沙。

台海緊張 全球貿易受累

德國外貿及投資地協會的豪格(Achim Haug)也在德廣聯關於中國的系列播客節目"Welt.Macht.China"中證實了德國經濟界的這一擔憂:"德國經濟界非常擔心東亞局勢的進一步惡化,因為這直接涉及到德國重要的貿易夥伴。這裡包括重要的市場,也包括晶片賣家,同時也涉及德國經濟的重要供貨商中國。企業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迄今為止,尚未出現德國企業撤離台灣和中國的趨勢。畢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德國汽車40%的營業額都是在中國完成的。

一些幾個月前還曾答應接受記者訪談的中國專家,現在突然紛紛推脫,因為台海局勢已經變成了敏感話題。台灣貿易問題專家李淳認為,一旦衝突升級,中國也同樣會面臨嚴重後果。民主國家一旦對中國實施制裁,將使中國蒙受沉重打擊。中國經濟高度依賴對美國和歐洲的出口。此外,中國的出口產品也離不開來自台灣的元零件。

李淳說:"中國是世界工廠。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中國這麼大規模的進出口業務。但一些產品的核心零件來自台灣。假設中國和台灣的貿易往來完全中斷,那麼,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就將面臨嚴峻挑戰。"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台駐德代表:佩洛西訪問體現價值觀之爭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