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六四25周年 台美呼籲中國政改

2014年6月4日

六四25周年,中國政府周三加強北京市區警力,防範任何公開的六四紀念活動。25年前,中國翻開當代史上最黑暗的一章,軍隊在天安門廣場血腥鎮壓訴求民主的抗議學生。

https://p.dw.com/p/1CBdz
Peking Platz des himmlischen Friedens 04.06.2014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六四25周年紀念日當天,數千名警力和安全力量被部署在北京市區,部分佩戴著自動步槍。多輛警方卡車周三在天安門上及周圍巡邏,現場還見到消防車和救護車待命。公安對過往車輛進行盤查,並要求路人出示證件。早晨的升旗典禮結束後,記者被要求離開現場,暫時並沒有任何示威或公開紀念活動發生。

數十名活動分子、異議人士及其他批評者已經在紀念日前受到警方拘留、軟禁或被送出北京。至今已被軟禁101日的異議人士胡佳表示:"對於無法到廣場上致意,我感到很遺憾。但在25年後,看到那些事件和死難者並未被遺忘,溫暖了我的心房。"

中國政府禁止任何對六四的公開討論。1989年6月3日至4日,士兵乘裝甲車和軍車進入北京市中心,鎮壓持續數月的和平示威活動,殺害數百名示威者和民眾。中國政府從未公佈任何正式報告或傷亡數據。北京的公開說法是,由學生領導的抗議活動試圖推翻執政黨共產黨,使中國陷入混亂。抗議活動領袖則表示,他們追求的是更多民主自由,並終結共產黨內的腐敗和特權。

一名六四死難者的母親張先玲表示,當局允許死者家屬到靈前掃墓,但他們被要求在警方的陪同下低調進行。"雖然25年是一段非常長的時間,作為家屬,作為母親,感覺事情像昨日才剛發生。" 她當時19歲的兒子王楠在鎮壓行動中遭到殺害。

Taiwans Präsident Ma Ying-jeou gibt Pressekonferenz nach Studentenprotesten
台灣總統馬英九呼籲大陸實踐政治改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這個傷口依然非常深。雖然我們現在流的淚水可能比過去少,但是信念更強烈。我們必須掙扎到最後,為我們的摯愛追求正義。"

人權觀察組織亞洲部研究員阿蓮(Maya Wang)指出,今年對異議人士的打壓特別嚴厲,但這並無法阻止人們呼籲公開討論六四事件的呼聲。

"這樣的壓制或許能取得暫時的成效,長期而言,政府正掙扎著對付越來越多對問責和正義的要求。"

律師騰彪稱,儘管政府極力抹去敏感內容,有關抗議活動的辯論在中國社群網站平台如微博和微信上找到新生。他認為,政府的壓制只是暴露出其弱點以及對不同政見的恐懼。

台灣總統促中國進行民主改革

台灣總統馬英九每年皆針對六四發表談話。他在今年的六四專文中表示,如果民主法制真有機會在中國大陸生根,當前似乎是好的時刻。

Bildergalerie Tiananmen
法新社報導,一名記者因試圖向民眾展示「坦克人」照片遭警方拘留圖片來源: Jeff Widener/AP

馬英九說:"面對這樣巨大的歷史傷痛,我衷心希望大陸當局能認真思考,盡速平反,確保永遠不再發生這樣的悲劇。"

"台灣經驗的啟示是:只有堅持真正民主與法治,才能夠及時抒解社會的焦慮,及時回應人民的訴求,獲得廣大人民長久、穩定的支持。"

他指出:"『容忍歧見,服從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理念,在台灣已經融入人民生活。因為民主不只是一種政治制度,也是一種文明的生活方式。大陸年輕一代,對此也逐漸認同。25年過去了,我衷心相信今天的中國大陸,是歷史上最有機會實踐政治改革、深化民主法制的時刻。"

外國記者受到騷擾

1989年,示威活動以及之後的鎮壓行動畫面在全球電視上播出,北京受到西方國家的短暫孤立。但25年後,共產黨的政權穩固,隨著中國的快速增長,其全球影響力的不斷增加,如今中國已是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在今年的六四紀念日前夕,華盛頓再次呼籲北京,允許進一步的政治自由,並且釋放被關押的異議人士。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瑪麗‧哈爾夫(Marie Harf )表示:"我們要非常清楚地呼籲中國當局,釋放所有在六四25周年之前被拘留的活動分子、記者和律師。"

法新社報導稱,駐北京的外國媒體機構已經受到警方和中國外交部的警告,勿舉行任何有關六四的新聞集會,否則便要做好面對"嚴重後果"的準備,包括取消其簽證。

在周一通報的一起事件中,外國記者協會的一名法國電視台人員因為試圖採訪北京市中心路人,被警方拘留六小時。該名工作人員當時正欲向路人展示知名的"坦克人"照片。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周三在其英文版報導中簡短提及六四周年紀念。社論中寫道,中國"遮蔽了相關細節,務求對改革開放的順利發展帶來正面影響。"

社論還稱,"中國社會從未遺忘25年前的事件,但不談論它,標誌了社會的態度。"而《環球時報》中文版並未直接提及當年的鎮壓。

綜合報導:張筠青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