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全球最貴畫家-蓋哈德‧裡希特80華誕

2012年2月8日

藝術界的看法是一致的:1932年2月9日出生於德勒斯登的裡希特屬於當代最重要畫家。收藏家不惜為這位最昂貴畫家的作品付出數以百萬計的金錢。

https://p.dw.com/p/13z1Z
蓋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蓋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是一名細心的世界觀察者。1932年2月9日,他出生於德勒斯登的一個納粹家庭。他在原東德成長,為躲避共產主義,逃亡西方。他關注紅軍派恐怖分子的命運。2001年9月11日早晨,他飛往紐約。這位靦腆的畫家不看重周圍世界因他而生的喧囂。去年,他取名為《燭》的一幅油畫以1200萬歐元拍賣成交。就此,他表示,為他的作品出高價,"其荒唐不亞於那場銀行危機"。

Kerze von Gerhard Richter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靜謐也來自他的畫作。他的畫讓人一眼看上就能著迷。油畫《燭》是根據一幅照片創作的,最後用一支幹筆刷塗抹新鮮的顏色。裡希特感興趣的問題是,如何從一幅蠟燭照片中尋找出新意?根據路德維希(Ludwig)博物館館長科尼希(Kasper König)的解釋,裡希特的《燭》是"嘶鳴的角鹿"與文明符號的一種混合物。它一方面是一種俗套,另一方面則表達了生命、光芒、色彩、進步和稍縱即逝。

Gerhard Richter Ema Kunst Kunstwerk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Szene aus dem Film Gerhard Richter Painting von Corinna Belz
圖片來源: Piffl Medien

照片作樣品

1961年,裡希特從家鄉德勒斯登進入西方流亡,在杜塞道夫落腳,就讀於藝術學院。納粹的宣傳藝術和前東德庸俗不堪的國家藝術都讓裡希特難以繼續相信繪畫。為此,他把報紙上的照片掛在畫架旁,將它們畫下。起初,他拘泥於照片原作的黑灰色調框框。以後,他逐漸改變手法,使用色彩和塗抹。創作於1966年的裸體畫作《艾瑪》是他以自己所攝照片為樣品的首幅關鍵作品,收藏於路德維希博物館。而當時,裸體早已不再是一種能討好的題材。法國畫家迪尚(Marcel Duchamp)還在1921年就已完整道出了裸體畫尚存的意義。其名作《上樓裸體女》看上去根本不像是畫的一個人,而更像是一架其動作被以扇狀方式得到分階段表現的機器。

裸體畫新解

裡希特遵循了這一做法。他把妻子艾瑪的一幅快速成像照片掛在畫架旁,將其畫下,用畫刷塗抹。照片上,艾瑪裸身走下他們在杜塞道夫共同住所內的一座樓梯。畫的模糊掩蓋了主題,它既是一幅裸體畫,又不是一幅裸體畫。原照的私人性質消失了。科尼希指出,"在繪畫中採用一架快速成像相機,開創了一個時代"。成功果然紛至沓來。裡希特迅速成為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之一。1971年,他受聘擔任杜塞道夫艺術學院教授。

BdT Richter-Fenster im Kölner Dom enthüll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何為繪畫?

直到現在,裡希特的作品都不是個人感受的主觀表現,而是50年來一再提出的這一問題的紀錄:藝術到底還能有何貢獻?裡希特實在是一位風格和手法的跳躍者。他常常同時創作各種風格的繪畫。他重新描繪照片,創作抽象油畫,用刮墨刀將顏料分配到畫布上。他使用鏡子和玻璃片。他也拍攝了成百上千的照片。其中有許多成為他畫作的樣品,而大多數則收入他個人的"圖集"。那是一個寶藏,目前已有783版的該寶藏中的照片、素描、剪報和草圖不下15000件。

他迄今最大的藝術創作是對科隆大教堂南橫堂113平方米窗戶的彩繪。該彩繪由11500個彩色方塊組成,隨著陽光的射入,這些彩色方塊在教堂內呈現為從國王藍、經橙色至紫羅藍的躍動光斑。科隆大教堂維修師朔克-維爾納(Barbara Schock-Werner)指出,現在,有這樣的神學解釋稱,在這些光斑的神秘結合中可見出所有聖人。她指出,"某些日子裡,彩繪之美令人難以承受。這座窗戶表現了遼遠的涵義"。

80壽辰之際,裡希特請求人們不要給他任何禮物。不過,科隆大教堂維修師朔克-維爾納沒有理會這一請求。她想到了一個極其特殊的禮物。她贈送給裡希特一塊大教堂的石頭,用於裡希特的花園。她解釋說,它來自大教堂的地基,有著極美的完整形式,其表面融合了教堂的全部歷史。

作者:Sabine Oelze 編譯:凝煉

責編:石濤